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节水产业企业1.2万余家,构建节水用水“新”技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山东节水产业企业1.2万余家,构建节水用水“新”技术

来源:大众新闻2024-11-21 13:21

  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举行五场专题论坛

  共话高效节水 助推绿色发展

  11月20日,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期间,以“节水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节水与两手发力”“节水与粮食安全”“节水与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节水产业助推山东绿色转型”为主题的五场专题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节水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济济一堂,建言献策,为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提供新思路、拓展新路径、打开新局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是农业安全的命脉。“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2%,无论是用水效率,还是单方水的产粮量,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水大使”康绍忠表示,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18%的人口,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以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灌区是我国粮棉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战场,也是农业节水的主阵地。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占义介绍,目前,全国灌区面积11亿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0%,生产了我国75%以上的粮食。在他看来,如何通过现代化管理精准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当前灌区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当前灌区在工程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加大升级改造力度。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上不断升级,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等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灌区精细化管理。“目前山东的位山灌区、滨州的三个灌区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下一步重点是大力推广,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管理,使预测、决策更加精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调配。”高占义说。

  山东是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7,农业生产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山东省水利科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水利分团团长杜贞栋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减少,农业节水用于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水次数潜力变小,且生活、工业及服务业争水,进一步压缩了农业用水的比例。他表示,未来山东还应大力推进农业综合节水,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以当地水土资源禀赋为条件,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传统节水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为基础,依托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和新材料等,构建起精准用水、科学用水、高效用水的新型农业用水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效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节水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节水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高效能、高质量及绿色低碳等方面,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推动节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介绍,目前在节水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利用智能水表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对水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等。

  当前,全国各地正加快发展节水产业,在山东,已有节水产业企业1.2万余家,初步形成“双核两翼、多点支撑”的节水产业布局。“这对于促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构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主任张清勇说。未来,各地还需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持续完善节水产业发展政策、标准、优培、市场、创新五大体系,加快推动节水产业发展。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