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报新闻记者 秦文 报道
山东青岛援藏工作组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立群众所需,尽援藏所能,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汇聚专业力量,构建素质教育新生态
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创新打造“山海大讲堂”教培体系,集聚青岛齐鲁名师、名校(园)长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点题+选题”相结合的方式,每月为受援地桑珠孜区开展两次定制化、个性化培训,累计组织线上培训10余期,受益教师超过3000人次。
由中共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委、桑珠孜区人民政府、日喀则市教育局、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联合主办的2023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在桑珠孜区青岛小学举办
结合援建的日喀则市青岛小学、青少年科学院设施升级改造和验收运营,邀请国内校园文化专家进藏指导,打造“六+N”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启动内地大学生进藏“送课进校园”支教活动,协调天津大学在全区4所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长期进藏送课支教活动。
同时,发动青岛爱心企业、慈善基金等社会各界为当地教育捐赠款物200余万元。推动莱西市人社局等5家单位与桑珠孜区相关单位、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办好桑珠孜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开设了“飞向北京”航空模型比赛等18个竞赛项目,吸引桑珠孜区23所中小学校的460名学生参赛。
在桑珠孜区教育系统选拔4名“珠峰少年”,参加青岛市202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及研学交流活动;选拔23名足球特长学生赴青岛市城阳区体育学校参加为期20天的足球夏令营活动,接受专业足球训练;协同海信集团组织31名在校学生,参加东西部协作海洋文化融合交流研学活动,零距离体验青岛城市地标,搭建青岛与西藏少年儿童友好交流新舞台。组织区第三小学、第一中学首次代表日喀则市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球发明大会全国总决赛,荣获两个铜奖的优异成绩,这是日喀则市中小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创新发明类比赛。
强化授渔赋能,开启医疗帮扶新篇章
持续发挥“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深入开展下乡义诊、送医送药、疾病筛查等50余次,覆盖群众万余人,初筛可疑先心病489例,髋关节及脊柱一检阳性59人,隐睾87人,膝关节病500余例。协调青岛市海慈医院每月为桑珠孜区中心医院开展线上远程授课培训,累计举办8期。
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带领青岛援藏医疗队开展高原骨关节病免费治疗项目,共计为40名患者实施手术
安排桑珠孜区8名医疗骨干,赴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为期3-6个月的体悟式培训,推动交流培训向“精准滴灌”转变。投入60余万元,开展骨关节病关节置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高原特色疾病筛查及免费治疗工作,为三千多名儿童及五百多名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免费医疗救助。
实施“高原疾病公益救治”项目,在青岛、桑珠孜两地为41名骨关节病患者成功进行手术,创下桑珠孜区中心医院单日收治患者数量、单日手术量、连续手术量及首次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四项历史记录,在受援地农牧民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青岛市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已累计看诊1000余人次,巡房2000余人次,实施手术80余台次。
增强内生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结合桑珠孜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江当现代生态产业园,深耕青稞深加工、光伏储能两大产业,进一步推动鲁藏两地产业对接,促进受援地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拉贵村
2023年签约引进黑青稞加工等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资3.5亿元建成中电建光伏储能保供项目,从开工到并网发电仅用75天,带动当地400余名劳动力就业。
围绕打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投入近2000万元推动年木乡垃圾中转站、拉贵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嘎藏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如期竣工交付。提升受援地文化旅游吸引力。挖掘特色产业助力就业创业,每年投入资金120万元,扶持藏式家具、唐卡、手工艺品等10余家民族手工业企业设备升级。
依托“青小稞”等吉祥物产品的延展与应用,打造一系列具有浓郁藏式风情的特色文创产品。通过斯玛卓文化旅游推介等节庆活动展示展销,“桑珠孜有礼”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3年开展非遗产品展示、“藏品入青”展销、唐卡精品艺术展及4场次文艺演出等“西藏文化青岛行”系列活动,实现销售额60余万元。绿色优质特产走进山东,成为增加农牧民收益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