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美丽乡村享受“慢时光” 山东乡村旅游多彩多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 正文

在美丽乡村享受“慢时光” 山东乡村旅游多彩多姿

来源:大众网2022-06-07 16:22

  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6月3日至5日,山东乡村旅游开放有序、市场火爆,为全省疫情后的旅游业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端午假日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858.63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0%左右,实现乡村旅游消费17.94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除了产业的增收,山东各地市大力发展新的乡村旅游形式,也为各位游客带来了各种新的体验。

  红色文旅:红嫂后代演红嫂 村民有了新职业

  地处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这里也是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著名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战争年代,当地先后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常山庄村,旧貌换新颜。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特色山村风貌,2008年,当地在常山庄村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10多年时间,这里先后拍摄了《沂蒙》《斗牛》等400多部影视剧作品。如今,常山庄村已成为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红色研学、观光休闲于一体的4A级文化生态旅游区。

  “咱农民原本跟土地打交道,以前要说当群演,拍拍电影、拍电视剧,那跟做梦一样。”如今,做梦一般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村民褚洪秀身上,“当一天群众演员,能挣70块钱。演得多的,演得好的,一天能赚一二百元。”

  在当地村民眼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是一台大功率的“就业孵化器”。当地村民也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专职导游、服务员、保安、保洁、建筑零工等工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沉浸式演出取材当地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参与演出的很多也是当地村民,这种“红嫂后代演红嫂”的演出方式,不仅丰富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也通过跟游客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传承了沂蒙红色基因。

  采摘经济:集体增收 群众致富

  5月28日,邹平市黛溪街道“凤凰归源 山色杏海”文化节暨第八届水杏采摘节在张高村拉开帷幕。

  黛溪街道“凤凰归源 山色杏海”文化节暨第八届水杏采摘节现场。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张高水杏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2017年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目前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量2000吨,是张高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张高水杏。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黛溪街道已多元化种植水杏、香椿、桑葚、樱桃等特色农产品。黛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段振强介绍,下一步,黛溪街道将围绕果业加工、娱乐游园、爱国教育基地建设及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立体经济,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邹平:小山村迎来欢乐采摘客

  6月4日,在邹平西董街道上回村水杏园里,度假的游人穿梭在果园,兴致盎然地从果树上采摘水杏。“遇见西董”首届文化旅游节暨水杏采摘节也在当天拉开帷幕。

  上回村种植水杏达100多亩,年产水杏10万公斤,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值端午假期第二天,水杏采摘节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拍摄、采摘。

  美丽经济:美了环境 富了村民

  5月28日,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内,60亩月季竞相开放,人们在盛开的月季花海中赏花拍照,工人们忙碌着管护花卉。进入5月,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内的灌木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等40多个品种、30000余株鲜花,迎来了盛开季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花。

  沂源县南鲁山镇芦芽月季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近年来,鲁山镇积极发挥山区优势,鼓励农户种植花卉、观赏植物等特色品种,形成了月季、桂花、映山红等各具特色的花卉园区,把花卉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种、产、销、观光一体化经营模式。

  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艾山牡丹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过平阴黄河大桥驱车沿黄河大堤一路南行,很快便来到著名的省级旅游重点村——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艾山村里有座艾山,艾山脚下的黄河奔腾而过。每逢节假日,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常来此登山观河、赏花游乐。

  政府大力帮扶,百姓齐心协力,如今这座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真的变了,早已今非昔比。近年来,先后经过修路植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民俗街景、乡村旧馆的改造,以及艾草、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默默无闻的艾山村已经业兴人旺,盛名在外。

  “这几年来登山观景的人多了起来,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平时一天20—30桌,到节假日,一天60多桌不成问题!”5月21日中午,艾山村艾山脚下的“老杨家”饭店老板李秀民正忙着招呼来吃饭的游客。四五月份,正值艾山村千亩牡丹盛开,各地游客接踵而至,可把李秀民这样的农家乐小老板们忙得够呛。

  如今的艾山村成了风景区,内红花绿叶,人声鼎沸,乡村旅游和艾草、牡丹种植加工等村庄产业逐渐崛起,每年能吸引30余万人次游客来此观景赏花;艾山脚下的黄河也不再泛滥成灾,而是变为孕育万亩良田的母亲河。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两年前人口还是630口人。近两年,因为小村嬗变,这个山村的常住人口增到了740多人。新增加的,是从这个村走出去又回来的人。

  据介绍,从2019年开始,团埠子村就全面实施旧村改造,全村大小街道15条,每条街道上的人家,门前栽花种草植果,各自形成风格。之后,村里又动起了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农业的脑筋。目前,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施庄子水库乡村生态旅游区已在逐步开发。

  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团埠子村广场花园。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正是看到了村庄的大变化,我才决定搬回村里。”75岁杜庆标今年开始回村常住。说起对家乡的印象,他说,以前村里的交通条件、人居环境和娱乐设施都有欠缺,回村也没地方玩,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游玩方式也越来越多,垂钓、采摘、美食……

  乡村书吧:悠闲地度过“慢时光”

  坐进风景里阅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走进青州云门引民宿书舍,近前鲜花满园,放眼山峦翠叠,你可以从书架上挑本喜欢的书,窝进玻璃窗前的沙发上,悠闲地度过一段“慢时光”……

  青州云门引民宿书舍。图片来源:青州文旅

  时下,在青州,这样的“旅游书吧”也走进了当地的景区、酒店,走入游客视野,随处可见的“旅游书吧”让旅途生活飘进书香。

  青州市以“旅游书吧”为载体,将“旅游书吧”作为农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出一条文化、阅读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投放图书5000多册,打造了云门引民宿书舍、杏花村书舍、漆艾茶书舍、悦之书舍、拾晴艺术书舍等5处“旅游书吧”。

  除了开发“旅游书吧”外,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中,青州市凭借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以精品乡村文旅项目培育为抓手,着力打造乡村文旅全产业链,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州模式”。

  迎客量实现快速复苏 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正当时

  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按照防疫规定和要求开门迎客,沂南竹泉村、兰陵压油沟村、邹城上九山村等传统乡村旅游景区实现游客量快速增长,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假日期间,乡村民宿入住率超80%,九如山民宿、柒舍民宿等节日前就全部预订完毕,入住率均达到100%。

  山东省乡村旅游协会会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正当时。

  “市场的火爆,有赖于政策等各项保障激发了人们的出游信心。”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人士介绍,今年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政策清单有力地撬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各类惠民消费补贴增强了游客出游动机,加之丰富的市场供给和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预约机制,为游客出行营造了宽松放心的环境。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陈凤祁 综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海报新闻等)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