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川观新闻记者 文铭权
11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备受瞩目的《公园城市指数》(下称《指数》)最新成果发布。在分量最重的“公园城市卓越城市”中,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城市共同入选,继续保持全国公园城市综合表现“第一方阵”。

“成都连续数年在《指数》评估中表现亮眼,表明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理念首提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公园城市指数中心主任王波说。
从评价指数看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
开幕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对《指数》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
据介绍,今年《指数》保持总体45个指标不变,通过拓宽指数数据渠道、优化数据选择,4个指标实现迭代升级。同时,《指数》在去年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扩展了全国数据库,数据总量和覆盖率显著提升,且实现持续6年的延伸覆盖。

成都何以“卓越”?报告评价,成都在“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三大领域全面领跑。
依托“两山相望、两水相依”生态本底,系统构建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星罗棋布的1500多座公园让“千园之城”名副其实,总长度近一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串联成网,为全国大城市中已建成里程最长的绿道。平均每年可观雪山天数超60天,今年1至10月已突破70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为四季可见的日常画面。
成都的公园城市生活,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论坛中提到一组数据:成都的街头巷尾,遍布着4000多家书店、8000多家咖啡馆、30多万家火锅店和中餐馆,成都已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指数》最新成果首次就城市表现发榜,设立三大荣誉榜单——档级提升城市、全面进步城市和方向冠军城市。具体到“方向冠军”城市,成都在“人气活力”方向位列第一。
石楠介绍,成都登顶“人气活力”方向冠军城市背后,共有12项核心指标冲进全国前5%,其中“人口综合吸引力”“反馈渠道畅通度”全国第一。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这几年,成都最大的变化,是对年轻人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说。
就在上个月,2025“蓉漂人才荟”华中科技大学专场活动在武汉举办。最近三年,该校共有500余名毕业生到成都发展,成为669万来蓉创新、创造、创业的各类人才的一部分。
从大咖观点看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未来
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下一个五年怎么走?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孙一民认为,关键是集约、紧凑、高效,将已有的生态格局、地方文化和社会生态三者结合,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待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在儿童公园、好便道建设上为全国率先垂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赵晖认为,公园城市应该是儿童友好型城市,需要建设足够多的儿童公园。其次,人行便道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生活空间,更应注重品质提升。
《指数》发布内容显示,在品质生活领域,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优势明显,体现了其城市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城市的行动卓有成效。“在核心协同层面,需深化成渝双城互补发展。”李晓江认为,重庆与成都是中国内陆典型的互补型姐妹城市,唱好“双城记”、实现错位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扎实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开幕大会上,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成都将勇担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使命,继续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走出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以示范区为窗口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当天,13个高能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209.7 亿元,涵盖循环经济、现代物流、数字文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城市更新等多个产业领域。2025年成都市民间投资机会清单同步发布,共汇集项目388个,总投资216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