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一个老地名,都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地理玄机与历史故事?11月14日,由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成都方志馆协办的成都地名文化系列活动在成都方志馆举行。活动通过“金沙讲坛·分讲坛+现场参观”的形式,邀请50位市民相聚成都方志馆,了解成都胜迹与历史,领略成都方志文化,感悟城市变化与时代变迁。
“东城根街在成都偏西的位置,那它为啥叫东城根,是哪个城的城根?对了,它是‘少城’的东边。”“为啥子《清明上河图》有那么多摆摊的人?因为宋代取消了坊市制,允许商贩自由摆摊。不再需要像《木兰诗》一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这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影像依据。”……“金沙讲坛·分讲坛”由成都方志学会特约专家、历史影像学者冯晖主讲,他以“成都胜迹与历史影像”为主题,结合历代成都地图、中外珍贵老照片、古代书画、地理位置标注等影像资料,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天府广场、人民公园、万里桥、安顺桥、东西南北老城门等成都地标的历史变迁。
“嗨呀,听冯老师讲这些地名故事,真是感触太深了。”在成都生活了45年的杨启慧说,她小时候就生活在安顺桥附近,对于老安顺桥被冲毁一事记忆犹新,“能从这些地方故事感受岁月的变迁,特别有共鸣”。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红樱实验学校读五年级的牟伊宁则说:“听这些穿越时光的故事,进一步感受到了成都历史的深厚,以后要加强学习,好好了解成都。”
讲座尾声,冯晖以“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历史里思考未来”为结语,他说:“历史有一定的规律,为我们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现在的天府新区,百年后说不定就成了天府老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值得大家去关注、学习,只有了解你生活的地方,你才会爱上这座城市。”
讲座结束后,50位现场听众还跟随成都市地方志讲师吴芯竺参观了“成都方志文化陈列常设展”。该展览通过志载古今、天府之国、人文之都、万商之邑、创新之城、非凡十年、方志成就七个单元,以二维动画、环幕联动、裸眼3D、文字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现了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发展成就以及地方志事业取得的主要成果。(罗昊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