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8日,以“再生无界,全球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CMRA年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场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最大的品牌盛会首次落地蓉城,吸引全球2500余位行业代表参会,其中包括20余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高管及国际行业协会负责人。

2026年突破2000万吨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成绿色经济核心
再生金属是以废旧金属制品、工业废料为原料,经回收、分拣、熔炼等工艺重新加工而成的金属及合金,涵盖废钢铁、废铝、废铜等传统品类及贵金属、稀有金属等细分领域。与原生金属相比,其生产能耗更低、污染更小,是缓解资源短缺、助力“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

当前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正站在政策赋能与市场升级的双重风口,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再生金属产量要突破2000万吨,为产业未来阶段发展锚定了方向,也提出了明确且更高标准的发展目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1460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再生铜315万吨,同比增长1.6%;再生铝848万吨,同比增长8.7%。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产业升级。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换新+回收”联动机制,《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反向开票公告》畅通税收链条。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废旧锂离子电池短流程再生技术”等7项成果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先进企业锂回收率已达90%以上,镍、钴回收率超9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责人在论坛上指出,行业正加速向“高效循环、高值利用”转型。
成都再生金属产业
西南绿色产业加速器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都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政策层面,成都出台《成都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落实国家增值税即征即退30%优惠政策,对新建标准化分拣中心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产业布局呈现集群化特征。据成都市商务局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成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全市已建成回收利用基地2个、分拣中心25个、回收站点3000余个,形成龙泉驿汽车拆解、青白江循环经济等特色产业园,覆盖12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引领发展,长虹格润、雅骏新能源等2家企业入选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白名单”,2024年全市回收报废汽车6.4万辆以上,二手车出口额突破30亿元。
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2024年成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698.57万吨,年产值突破220亿元,资源化利用率达90%。技术创新成为核心支撑,德国光谱分选设备、本土AI智能称重系统广泛应用,使金属分拣效率提升40%,错误率降至1%以下。
此次论坛上,成都国贸集团等企业与参会方达成8项合作意向,涉及再生原料进口、设备技术引进等领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表示,成都及周边已形成以雅安、广元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论坛将推动其成为西南绿色升级“加速器”。
记者 曾书睿 摄影 曾书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