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3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广元市昭化区天雄村,千亩果蔬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浙川草莓产业园的大棚内,农户正忙着给草莓苗施肥;农旅体验园里,游客采摘晚熟火龙果;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收割萝卜与包菜……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天雄村的产业变革,源于东西部协作。2014年,浙江建德草莓种植户赖宏清带着技术来到这里试种草莓。令他惊喜的是,当地水土条件十分适宜种植,草莓果大味甜,很快打开了市场。十一年间,先后有7户浙江种植户扎根天雄村,草莓种植已发展成为村里的“朝阳产业”。
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常年在外务工的盛丁山决定返乡创业,拜赖宏清为师学习种植技术。从选苗到病虫害防治,师傅倾囊相授;村两委帮忙协调土地,搭建电商平台,为他排忧解难。如今,他的30亩草莓园通过“游客采摘+线上销售+市场批发”多渠道销售,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
在天雄村,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2023年,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天雄村建成浙川草莓产业园,223个标准化果蔬大棚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村草莓种植面积达150亩,亩产2000斤,年销售收入552万元;草莓育苗产业年出售种苗240万株,创收120万元。草莓采摘季每年吸引3万余名游客,带动农家乐、民宿收入超百万元。
天雄村的蔬菜产业同样蓬勃发展。作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村里种植的650亩贵妃萝卜、小白菜等优质蔬菜,亩均收入达8000余元。村里推行的“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模式,不仅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还创造了300余个岗位,年务工收入超320万元,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天雄村的成功实践是昭化区以果蔬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昭化贡黄通过无土栽培技术打造了450亩“菜博园”,年均收益超千万元;昭化茯苓采用生态种植模式,成为“林下黄金”;“女皇脆桃”凭借甜脆口感远销省内外……如今,昭化区已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全域覆盖”的果蔬产业格局,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文旅”的完整产业链。天雄村等多个村庄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果蔬产业基础设施,培育更多本土种植能手,推动昭化果蔬走向更大市场。”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昭化区正以果蔬产业为纽带,让更多乡村焕发新活力,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文/任欣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