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统计专项组会议在渝召开,会议通报了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成果以及川渝统计科研合作情况。数据显示,川渝两省市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牵引,紧密结合两地实际,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20—2024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2019年不足6.4万亿元,2021年迈上7万亿台阶、达到7.5万亿元,2023年再迈上8万亿台阶、超过8.2万亿元,2024年达到8.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从2019年的6.3%提高到2024年的6.5%,占西部地区的比重达30.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五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新万元台阶,2019年为6.5万元,2021年突破7万元、达到7.6万元,2023年突破8万元、接近8.4万元,2024年达到8.8万元;年均增长5.3%,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202.2亿元,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1248.0亿元,年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9742.8亿元,年均增长6.0%,在三次产业中增速最快。
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2019年成都经济总量仅1.7万亿元,2021年突破2万亿元,2024年达到23511.3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为27.0%;2024年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总量达到25168.5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为28.9%。
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培育。2024年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分别突破2.9万亿元、2.6万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1.4倍、1.3倍,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超过34%、30%。
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2019年的7个增至2024年的10个,川渝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
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突破1万家,2023年突破2万家,2024年突破2.5万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