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8日至19日,2025年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活动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近百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博士后和博士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关键命题,开展了深入对话与思想交流。
活动伊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颖作开幕致辞。他从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乡村治理、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向与发展路径。并寄语青年学者与博士后:“既要勇攀学术高峰,更要将根深扎于中国大地,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探讨中凝聚共识,共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经67年发展,已建成学科布局完整、科研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全院下设16个研究所(院),拥有科研人员300余名,年均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研究成果超过50件次,多项高质量对策建议已转化为具体政策,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本次活动正是依托该院在“三农”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与智库优势,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四川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以“扩大农村开放性促进城乡经济大循环”为题作专题分享。他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乡村新功能的释放”“乡村是多功能复合体”“要促进城乡要素尤其是人的双向流动”“应按照风险可控原则渐进式扩大农村开放”等一系列深刻观点,为理解与实践乡村振兴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启发。
随后,与会教授、研究员围绕“城乡要素流动面临的主要约束与破解路径”“城乡融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命题、新方向与新使命”“四川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优化路径”“县城空间品质、人口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等展开分享与探讨,为后续研究与实践厘清了方向。
在后续的专题报告与分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10位优秀博士分享了其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30余位博士后、青年学者则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成效”“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模式创新”等主题展开思想交锋,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鲜明的实践导向,有效实现了搭建平台、激发创新、汇聚智慧的活动目标。(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