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6日,成都彭州濛阳标果工厂内,一场聚焦平台经济产业链的投资合作对接活动火热进行。这场活动不仅为标果工厂链接了优质资本资源,更成为成都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从一家本土初创企业成长为全国B2B生鲜头部平台,标果工厂的发展路,正是成都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以它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链主平台企业,已在成都形成颇具活力的产业集群。
从“成都试点”到“全国布局”
本土平台崛起形成产业新势力
“过去四川威远的农户很难吃到菠萝蜜,现在通过我们的供应链,上百家水果店都能卖上这款‘网红水果’。”活动现场,标果工厂创始人、CEO罗鹏展示的案例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平台经济的赋能效应。
时间回溯到2020年初,标果工厂在成都搭建首个中心仓,以“数字化流通”破题农产品供应链痛点。当时,传统模式下农产品流通经过多个节点和运输过程会耽误3-7天,多级批发,损耗率高达25%。而标果通过中心仓直接配送、AI智能调度、全程时效管理,将配送时效压缩至24小时内,损耗率降至5%以内。
5年间,这家从成都起步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业务从单一水果品类,拓展至蔬菜、冻肉、奶品等多生鲜领域;服务范围从四川,覆盖到9省2市、超1450个区县,激活29万家门店;业绩更是逆势增长,2025年1月创下单日GMV 3401万元的新高,仅水果品类年交易额就超50亿元。
标果工厂的成长并非个例。成都已成功培育本土电商平台63家,其中,壹玖壹玖、花娃、文轩在线、书声科技等电商平台已分别培育成为酒水、鲜花、图书、儿童内容全国垂类头部电商平台,企业逐步实现能级提升。
多维发力搭平台
成都按下平台经济升级“快进键”
本土平台企业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成都的精准培育与系统支持。今年以来,成都围绕平台经济产业链建设,打出一套“组合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环境优化上,成都出台《推动成都市平台经济(电商为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指导文件,梳理形成产业链企业、项目、招引3张清单,编制产业链、特色产业带、空间布局等3张图谱,为平台企业发展营造优质政策环境。
在资源对接上,成都高频次开展专题活动,为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依托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破界焕新·共话未来”系列活动,涵盖金融赋能、文旅结合等主题的18场对接会,促成56项合作;世运会期间,组织标果、壹玖壹玖等180余家企业参与“蓉品出川·云购天府”活动,通过两周直播带货实现219万单销量、1.66亿元销售额,助力本土品牌走向全国。
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成都平台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5年1-8月,全市网络零售额达4818.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9%,位居全国城市第六;其中直播电商表现亮眼,实现零售额542.9亿元,观看人次超16亿,直播发展指数位列中西部第一;即时零售增速迅猛,同比增长30.6%,消费线上转移趋势持续加强。
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推动京东、美团、抖音、快手等头部企业在蓉持续提升总部能级、拓展总部功能,打造聚集高地;支持本土头部电商平台持续做大做强,持续提高规模占比,逐步构建产业链“雁阵型”产业集群;促进业态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带;优化生态,引人才、搭平台、完善投融资,推示范项目。(记者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