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四川观察丨记者 邓雅薪 刘竹 宁鹏 唐杰 成都台 双流融媒 武侯融媒
去年9月2日起,成都全面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推进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为主角的深刻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年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为企业的真实感受,一起来看成都如何用服务温度催化产业活力,带来经济发展的春风。
四川金开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腾飞:9月15号之前要把整个展厅的区域要抢出来。
正在进行的,是四川金开达承接五冶集团某照明工程的例会。从“进解优促”走访中,企业提出“希望承接头部央企分包项目”诉求,到锦江区组织对接会,再到双方签订70万元的项目合同,只花费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四川金开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腾飞:高效、实在,现在整个项目的安装工作已经开展了,(预计)在9月15号之前整个展区要完成亮灯。
在锦江区,这样的“高效实在”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走近成都市首个企业诉求信息化闭环管理平台——“锦诉办”后台中心。在这里,从“诉求被提出”到“问题被解决”,“进解优促”的每个环节都被严格记录。
成都市锦江区发改局副局长 陈丹:最大的特点是将“进解忧促”服务企业工作嵌入了12345热线处办机制,让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截至到目前,共为1510家企业解决问题2196个,解决率达到了99.8%。
在武侯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也被率先接入服务企业的前线,成为不少企业的“掌上政策助手”。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总经理 徐思国:申报成都市数字化车间项目(那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诸葛AI问策真的就像“及时雨”一样,方方面面(政策)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直接拿到了40万的真金白银(补贴)。
用算法缩短政企距离,用服务吸引企业入园。眼下,成都正全力推动“立园满园”工作。园区企业诉求被放在了“进解优促”的“置顶项”。
在地铁龙港站外,S22区间公交每天早晚高峰准点驶出,七公里环线串联起临空智能科技园里的60多家企业。这条“进解优促”中应园区企业要求的专线开通后,园区招聘成功率提高了12%。
乘客 李小姐:是点对点的,就很快。相当于我们不仅节约了费用,时间也节约了。
成都双流空港公交三分公司副经理 杨小奔:运行以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总共发班400余班次,员工可以根据这7个班次定点、掐点出行,实现了出(地铁站)站即换乘无缝衔接。
一条公交线路,不仅缩短了通勤时间,更让企业看到了发展的确定性。在成华经开区,园区企业反应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当“悦东骄”服务直通车“开进”园区,为企业定制人才政策包让难题迎刃而解。
成都三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杜戊:人才公寓解决了大家的通勤问题。我们从去年入园到现在,我们研发人员基本上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企业的单个诉求被逐一拆解,系统性的惠企举措也正聚沙成塔。走近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各类对接活动排得“密不透风”。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协调与交流部部长 李明姝:聚焦了市场拓展等重点的领域,搭建了8类的资源对接平台,持续开展“企需我应”各类资源对接活动。企业在中心就可以一站式的享受到政策、金融、科技、人才、法律等服务。
中心成立不足300天,已举办活动470场,惠及企业1.6万余家。
宾利家园四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 皮霞:特别高兴的是,红旗连锁和我们现场就达成了一些沟通,接下来可能会进一步地深入交流。
四川德盛和利集团副总经理 曾瀚峰:集聚了很多优质的供应商,节省了很多时间,不用全世界各地到处去跑。
从基础配套到技术赋能,从平台建设到产业对接……营商环境的优化,反应在各项真实的数据变化中——
一年以来,成都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14.54万户,政企沟通从“隔山望水”变为“零距离对话”。
一年以来,成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93万个,解决率99.24%,企业痛点化为发展支点。
一年以来,成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信心指数跃升,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突破5.8%。
一年以来,成都大力促进了产业经济发展,固投增长6.0%、新增上市企业4家,民营经济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