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30日,四川甘孜道孚县非遗工坊内迎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来自道孚中学和城关一小的75名学生沉浸于藏纸、酥油花、黑土陶等多项非遗技艺的体验之中,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这种很粗的颗粒要拿出来,摇浆时要匀速用力。”在藏纸制作区,技艺老师降措正指导学生完成浇造工序,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浇造直接影响纸张的厚薄与平滑,非常关键。”孩子们专注聆听,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第一次藏纸浇造。
藏纸制作技艺老师降措正在为孩子们示范浇造工序
在唐卡绘画区内,唐卡画师土登巴绒握着12岁扎西的手,耐心指导他调配颜料。“手腕要稳,颜料稠稀要适中。”登巴绒说道,扎西专注地模仿,画布上的格桑花渐渐成型。对面的黑土陶教室内,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提问,“为什么我拉胚时老是变形?”“我的陶泥一捏就断?”……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手艺的不易与精妙。
“孩子们光听光看不够,非得亲手做上一遍,才能懂得老手艺的价值所在。”县工会主席所郎多吉说,“这堂开学第一课,就是希望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把传统文化的根一点点扎进心里。”四年级学生陈少杰在非遗传承人西热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朵酥油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老师夸我做得好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在这座总投资2200万元、建筑面积3915平方米的非遗工坊里,活态传承的理念正落到实处。自去年投运以来,这里已从静态展示场所发展为真正的“活态课堂”。一楼展销厅陈列着藏纸笔记本、黑陶茶具等非遗文创产品,二楼11.1米高的开放空间内,13名非遗传承人常驻于此开展创作与教学。“我们免费提供工作室,希望与传承人共同努力,把非遗更好地传播出去。”所郎多吉补充道。
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与道孚县非遗保护与创新工作形成深刻呼应。截至目前,工坊已举办13期青少年培训,吸收300余名中青年参与,组建4支传承小组,累计接待游客、学生等超3000人次。
道孚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罗绒尼玛表示:“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为今后持续开展‘开学第一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