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新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新津区创新推行“白、灰、黑”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实现监管效率和发展质效“双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津区涉企检查总频次再降低8.6%,实现经济增长6.9%。
2024年以来,新津区在开展“进解优促”专项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反映存在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为此,新津区持续推进行政检查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探索开展“白、灰、黑”信用监管,通过企业信用画像、部门综合评估、分级分类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赋能。
新津区创新构建“数据画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三位一体信用监管体系,实现精准监管与优化服务有机结合。一是数据画像精准化。新津依托“智慧蓉城”系统,从5个监管维度构建17类风险模型,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生成单个企业“信用档案”。目前,全区汇集3.8万户市场主体全量数据、8000余条“四上”企业信用数据。
二是信用分级动态化。新津建立“白、灰、黑”三级企业认定标准,将无违规企业纳入“白名单”,有行政处罚企业视情节归入“灰/黑名单”,已形成工业、餐饮、医美等14个行业领域“白、灰、黑”名单。
三是监管施策差异化。新津建立“免检、少检、必检”差异化检查机制,“白名单”实行“触发式”监管,“灰名单”推行柔性执法,“黑名单”实行全覆盖监管。
“实施‘白、灰、黑’名单信用监管后,企业有更多时间抓生产、促创新、拓市场。”上述负责人举例说,辖区内有一家国内食品行业的头部企业,主打产品“小酥肉”年销售额约14亿元,已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一。过去,企业每年要接受不同层级、多部门的重复检查,实行信用分级监管后,因信用良好被纳入“白名单”享受免检政策。企业随即把节省的精力投入海外市场拓展,目前产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并正积极开拓新西兰、非洲等新兴市场,助力“蓉品出海”。
如今,在新津区,业务部门上门主要是为企业送服务、送指南。今年以来,各部门为企业提供《“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指南》10余份,涵盖安全生产、应急消防、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领域,让企业能够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下一步,新津区将继续扩大监管覆盖面,深化智慧无感监管,让信用评价结果在融资、政策支持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真正让“诚信”成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通行证”。(文/任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