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4座标准化清洁屋落地、78家商户餐厨垃圾桶“撤桶进店”、12个农迁院落纳入专业环卫管护,6个全龄友好街角诞生……在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一场由垃圾分类引发的“美丽革命”正悄然改变着老旧小区的面貌和品质。
从垃圾痛点到分类亮点
芳草街道是成都典型的生活型老街区,“露天垃圾桶满溢散发异味、餐厨垃圾在街角堆积、大件家具时常占据消防通道,这些问题曾长期困扰着居民生活。”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回忆道,转机始于2023年成都市首个清洁小屋在紫荆社区的落地,“集分类投放、除臭消毒、引导督导于一体的小屋,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解开了环境治理的死结。”
如意人家小区部署的全市首个清洁屋
走进紫荆社区如意人家小区,白墙灰门的清洁屋顶上,三角梅开得正灿,屋内三色分类垃圾桶排列整齐,洗手池、除臭设备一应俱全,空调让炎炎夏日的投放区也清凉宜人。“这可是我们小区的第二会客厅,门关起来的时候,外人还以为是小卖部呢。”业委会主任陶光正打趣道,“我们戏称它是小区的大盆景。”
“以前,小区无垃圾处理点,垃圾就堆在各单元门口,蚊蝇滋生、又脏又臭。”陶光正说。困局破解的突破口,被街道锁定在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上,如意人家试点部署的全市首个清洁小屋,开启了老旧小区环境治理的新逻辑。
撤并分散垃圾桶、建设集中清洁屋,也曾引发部分居民顾虑。“会不会更麻烦?”“清洁屋附近楼栋异味会不会更严重?为此,街道联合社区、业委会、物业,逐户上门讲政策、作承诺,最终,一座配备洗手池、灭蝇灯、除臭设备的现代化清洁屋,取代了昔日的脏乱桶点,小区环境品质显著改善。
从盆景示范到森林效应
如意人家的“盆景”经验迅速在芳草街街道形成“森林效应”。随着长信公寓、紫瑞苑等14个小区清洁屋的相继投用,5000余户居民的生活习惯被重新塑造。南核苑小区的张阿姨深有感触:“邻居们互相监督分类,谁都不好意思拖后腿。”一项自上而下的环境整治工作,就此升华为居民自觉自发的集体实践。
紫竹东街“美丽街角”
街道持续深化“森林效应”,将垃圾分类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整体规划,通过“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实现多维度升级。新一代清洁屋在材料、设备及功能上全面优化,志愿者值守与监控督导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今年5月,辖区最大清洁屋在四季家园点位投用,纳入全市大件垃圾便民收运处置体系,免费收运居民大件垃圾,破解丢弃难题,实现分类投放 “一站式” 服务。
当垃圾分类成为习惯,芳草街街道的改造开始向更深层的人文维度延伸。在芳华街市井生活圈,1500米人行道改造一新,老游园“长“出传统儿童游戏浮雕……这些改造细节都来自芳草美好生活观察团的“金点子”。
街道将“净优亮美”专项行动细化为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清运、噪音污染防治、绿地品质提升等具体目标任务。“美风貌”行动尤其彰显治理智慧,6个“美丽街角”各具特色,既有紫瑞大道立交桥下的三人篮球场,也有芳华横街的文化长廊,更将玉林西路的行道树改造成“大眼树”艺术装置,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点。
从第一个清洁小屋的试点到14座标准化投放点的覆盖,这片5.23平方公里的生活型老街区,正通过垃圾分类与“净优亮美”专项行动的融合,实现从环境治理到文明重塑的跨越,成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缩影。未来的芳草街,将持续以“硬件提质+文明养成”的双轮驱动,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的城市名片增添亮色。(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