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2025-07-17 18:03

  记者今日从新都区获悉,成都市绿色低碳领域“揭榜挂帅”重点项目——西南地区首个高安全应急220k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微网优联Wi-Fi智能终端产业园正式应用。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据悉,该系统由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新能)牵头,联合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集氢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应用于园区内另一家通信行业龙头企业,标志着成都氢能产业链在新都首次实现“研发-制造-应用”闭环。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响应园区内部需求

  氢能企业联合研发应急发电系统

  “本次发布的产品从项目发起、技术研发、应用示范都是在新都落地的,是新都氢能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一次突破。”荣创新能董事长、西南交通大学氢能及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维荣说。

  原来,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网优联),对高可靠、零碳排备用电源有着迫切需求。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园区氢能“链主”企业荣创新能主动牵头,联合同在新都、在储氢安全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力,最终成功研发出满足应用场景的高安全应急发电系统。

  “这是新都氢能产业链首次实现以‘园区企业需求’为起点,实现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协作。”陈维荣说,该项目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氢能应急电源实现核心设备自主化与工程应用取得新的突破,为破解西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应急供电还能零碳排放

  将为成都世运会提供高安全应急保障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既解决了应急供电痛点,又实现零碳排放。”作为应用方,微网优联董事长陈涛说,目前该系统已开始为企业自动化无尘车间新风系统、生产照明提供应急保障供电。

  据悉,氢燃料电池应急供电系统是“双碳”战略下的新型选择,其能够满足零碳园区、重要单位、电力缺乏区域等场景对备用电源的稳定、安全、环保、低碳的需求。

  “这套系统具有高安全性、无缝供电、多场景适配等特点。”荣创新能总经理陶诗涌介绍,该系统采用了标准集装箱进行组装,并采用低压固态储氢气、氢燃料电池发电、不间断供电电力转化等技术,可在电网掉线后实现不间断供电。“在额定功率需求下,系统可满足持续供电超过2小时,可在线更换固态储氢模块保证不间断供电。系统也可用于备用电源、移动式应急电源等应用场景。”

  陶诗涌表示,后续这套系统可以采用“光伏发电+夜间谷电发电”就地就近电解水制氢注入固态储氢装置存储,从而实现氢能发电产品真正离网发电,既平抑电价波动,又为“成渝氢走廊”建设提供场景支撑,产品未来更可拓展至数据中心、钻井平台、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产品已达成多项意向合作,并将在成都世运会相关分会场投入使用,提供高安全应急保障。

西南首个220kw氢燃料应急发电系统在新都投入使用

  相关报道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一年新都区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荣创新能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运行,势加透博氢能核心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新研氢能产值增长近200%。

  截至目前,新都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