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生二大队五中队 “雏鹰益行” 团队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联合村开展的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农社会实践活动结束。该团队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结合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在产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乡村地区,方言复杂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的产业拓展、基层治理和文化推广带来了阻力。“雏鹰益行”团队紧扣“推普助农”核心任务,深入联合村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开展实地调研,并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了系列帮扶活动。
在生产大棚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农互学”活动正在开展。劳作间隙,团队队员现场示范产品推介话术,用标准普通话生动讲解农产品特色,帮助农户打通产销沟通渠道,提升营销能力。
团队还为联合村的青少年开设趣味讲堂。课堂紧扣飞行技术专业特色,巧妙融入普通话及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通过飞行原理讲解、物理实验演示、主题诗歌朗诵、飞行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团队走访彝族古村落,与非遗“蹢角舞”传承人深入交流,了解普通话在少数民族中的普及情况,探讨方言与普通话在文化保护中的互补价值。“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没有削弱传统文化,反而为非遗的传播打开了新天地。”传承人说。
队员们还与联合村村干部、民警就基层工作中的语言应用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在基层工作中,方言利于贴近民心,普通话便于对外联通。推广普通话并非要削弱方言在村民生活中的存在感,而是要赋予村民打破语言藩篱、提升对外交流的本领。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还与联合村村委会召开茶话会,深入了解乡村发展规划;与党员干部座谈,探讨村集体在振兴之路上的作用;走进攀枝花南站派出所,听取执勤民警分享铁路治安与当地经济向外发展的密切联系。
“推广普通话既能帮助农户打通产销沟通渠道,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语言工具,更能在文化传承中促进多元语言和谐共生。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乡村振兴的‘隐形基础设施’。”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雏鹰益行”团队将持续关注推普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并通过进校园宣讲等方式,激发更多青年关注乡村、服务基层的热情。
(文/任欣怡 “雏鹰益行”团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