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闲置荒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斑驳的旧墙披上了生动的彩绘新衣,老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站成了孩子们学习环保知识的互动课堂……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自开展“净优亮美”专项行动以来,以精细化治理为抓手,实现了城市颜值与民生品质的双提升。
净优亮美见实效
“以前这块地杂草丛生,现在改造得像个小花园,晚饭后我们都爱来遛弯!”站在南华路天府四街交叉口的绿地旁,居民谭先琼满脸笑意。这里曾是杂乱地块,如今变身四季观景绿地,桂花、木芙蓉点缀其间,春鹃与木春菊错落有致,成了周边居民的休闲打卡地。
提升改造后的南华路天府四街“小游园”
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桂溪街道以“智慧+精准”双轮驱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依托“智慧环卫”全链条管理体系,日均清运垃圾400余吨,新增22处大件垃圾回收站。通过“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智能监管”,填补15.5平方公里道路保洁盲区。针对群众“家门口的烦恼”,街道精准施策,推进天顺路等3700平方米破损人行道实施修复,整治344座病害井盖,清理违规共享单车1.2万多辆,增设7处专属停车区,拆除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让城市天际线重焕清爽。
“以前破旧斑驳的墙面,现在变成了交通安全知识彩绘墙,孩子边走边学!”锦晖小学家长口中的变化,源于交子公园社区的旧墙焕新行动。街道将19处老旧墙体改造为环保、交通主题彩绘墙,联合交警开展实景教育活动,让痛点变亮点。
净优亮美再深化
在南华佳苑小区,垃圾分类已经是“日常习惯”。智能清洁屋取代了传统垃圾桶,灭蚊灯、臭氧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去年投用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上,儿童互动区“垃圾分类翻翻乐”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分类;景观小品区通过旧书旧桌椅的再利用,打造休憩空间,倡导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酵素堆肥区则吸引居民用生活垃圾制作肥料,反哺社区绿植。“现在连小娃娃都知道要给垃圾找家了!”居民魏秀英笑着说。
昆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阵地一隅
这一模式背后,是桂溪街道构建的“政府主导+社区落实+居民参与”长效机制,通过12名志愿者和8名分拣员的日常引导,推动分类准确率持续提升。“这个模式很可行!”街道城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计划在绿地游园和社区广场也建起垃圾分类阵地,吸引更多居民加入进来。
类似的“微更新”在桂溪街道遍地开花。天府五街与乐华路交叉口新增“美丽街角”、天仁南街小游园提质改造……这些曾被忽略的“边角料”空间被重新激活,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推窗见绿、转角遇美的惬意。
近两年来,桂溪街道巧做“边角地”文章,通过绿地品质提升、“美丽街角”打造、“两拆一增”点位建设等方式,已改造升级17处绿地,新增绿地面积超1.7万平方米,一个个“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悄然亮相,城市生态版图不断优化。与此同时,“有路无灯、有灯不亮”专项治理持续推进,286处故障灯具得到维修,温暖灯光照亮居民回家路。
“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态也更积极。”昆华社区工作人员陈波感慨道。桂溪街道通过“街道+物业+商户”共治联盟,将整治成果转化为长效管理,31.5平方公里新增绿地纳入专业管护,6家农贸市场开展拉网式排查。22个自管院落实现专业化环境维护,惠及居民1.6万户。
城市的温度,就藏在细节的改变里。从“净优亮美”到“宜居宜业”,桂溪街道的探索仍在深化。今年下半年,街道计划依托“智慧桂溪”平台,让环境卫生问题实现“随手拍、即时清”,同时进一步深化共治联盟,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用点滴蜕变,让城市治理更有质感,让居民生活更添幸福感。(易佳 图片由成都高新桂溪街道城管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