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隆兴镇社区文化广场的菩提树下,在“树下音乐会”中载歌载舞;崇阳街道北溪湿地的“罨画讲坛”,于山水间畅谈理想生活……眼下,“蜀中之蜀”的成都崇州市,焕发出蓬勃的文商旅体融合生机。这是崇州依托首创的“文旅管家”模式,打造的美丽乡村图景。
树下音乐会。图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崇州市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以清单化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文旅管家”,并赋予他们管设施、管活动、管数据、管培训、管乡风的“五管”职能,主要针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林盘、企业、景区等提供高质量文旅服务,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
“文旅管家”罗蓓,在观胜镇严家弯湾服务时,发现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做盆景。作为川派盆景民俗文化村,这里有100多年的盆景制作技艺历史,来这里的游客虽然对盆景制作技艺非常感兴趣,但因为盆景大、工序长,游客带不走,获得感不强,存在“有资源、无产品”的问题。
“怎样把它们变得更易于大众接受?”带着这样的思考,罗蓓和村民们改良制作技艺,研究创新出“掌上微盆景”。同时,还在严家弯湾开办了崇州市第一家“民宿文化院坝”,将盆景制作技艺体验、文化讲堂、新消费业态融进小院。如今,“小盆景”走向了“大市场”,北京、深圳等地的订单不断,全村42户村民的年收入翻了一番。
廖家镇全兴村红色资源丰富,通过镇党委政府主导、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文旅管家”张莹燕与全兴村集体组织协力,成功打造集学习教育、拓展训练、实践体验、餐饮会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商文旅综合体——廖家镇“军魂永恒”主题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打卡地标。这样的案例,在崇州数不胜数。
如今,崇州已有“文旅管家”36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成立新型社会文旅组织20余个、发展志愿者2000余人,有效激发了全市文旅活力。当前,四川省、成都市大力推广文旅融合。随着“文旅管家”模式的深化推广,崇州的“文旅脉搏”将跳动出更强劲的节奏韵律。(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