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市残健融合演出进校园 讲述“成都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市残健融合演出进校园 讲述“成都故事”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2025-05-21 13:38

  人民网成都5月21日电 5月20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残联、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共同承办的“蓉光闪耀·成就梦想”成都市残健融合艺术团进校园专场演出《我们都一样》走进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心灵对话,讲述爱与温暖的“成都故事”

  本次专场演出分为四大篇章,共呈现12个精品节目,涵盖表演唱、舞蹈、情景剧、竞技秀、配乐诗朗诵等多元艺术形式。通过真实故事与艺术升华,展现成都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以及残健融合、携手未来的美好愿景。

  第一篇章《自强不息的我们》由一位助残文艺大使与一位盲童对话串联,点出“残疾人并非身心的残缺,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和世界对话”的宣传主题。舞蹈节目《鼓舞力量》通过“鼓”这一象征抗争与团结的意象,展现残疾人打破偏见、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

《声生不息》节目表演。主办方供图

《声生不息》节目表演。主办方供图

  第二篇章《热爱生活的我们》聚焦自闭症家庭,真实还原成都“音乐咖啡车”自闭症少年轩轩的爸爸十年如一日陪伴孩子的故事,讲述家人之间相互扶持的无私大爱。情景表演《贝加尔湖畔》以音乐与叙事交融的形式,诠释残健群体间的默契与温情。

  第三篇章《勇毅前行的我们》由健全人与助残人士的对话拉开帷幕,用掷地有声的回答,引导社会各界携手残疾人勇毅向前,奔赴山海。情景表演《樱花树下》以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百年历史为背景,唱响首任校长与助残人士的无私大爱;群舞《声生不息》则创新融合羌族文化元素,通过四幕叙事展现生命孕育、文化传承与残健共融的宏大主题。

  第四篇章《筑梦未来的我们》作为晚会尾声,节目《我们都一样》以配乐诗朗诵与大合唱形式,集结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师生与全体演员,将“平等、融合、共享”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筑梦未来的我们》表演。主办方供图

《筑梦未来的我们》表演。主办方供图

  平等共融,让观众看到残疾人的光芒

  本场演出由成都市残健融合艺术团和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的师生们共同出演,成都版“海洋天堂父子”、星空里咖啡馆创办人等城市真实人物参演。演出以艺术为桥梁,通过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残疾人特殊艺术之美,讲述了残健融合的“成都故事”,传递了社会包容与大爱精神。

  据了解,编创团队以“平等对话”为创作理念,深入残疾人采风调研,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从盲童的坚韧成长到自闭症家庭的温暖守护,从助残人士的无私奉献到残健共融的未来愿景,团队力求在艺术性与思想性上达到平衡。排练过程中,团队科学制定计划,兼顾专业演员与残疾人演员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分阶段排练、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在确保演出效果的同时也传递出尊重与关怀。

情景剧表演。主办方供图

情景剧表演。主办方供图

  晚会导演王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艺术打破隔阂,让观众看到残疾人的光芒。他们不是我们眼中的‘弱者’,而是用独特方式与世界对话的强者。”

  在阵阵掌声中,表演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进校园专场演出不仅是一场文化的视听盛宴,也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心灵洗礼,更是一堂五育融合的“大思政课”。

杂技秀表演。主办方供图

杂技秀表演。主办方供图

  “这样的演出比任何一堂班会课都更有教育意义。学生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也懂得了平等与尊重的真正含义。”“以前我对残疾人的了解很少,但今晚的演出让我看到他们身上那种超越身体限制的力量。”“轩轩爸爸的故事特别敬佩。我们平时抱怨作业多、压力大,可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的师生们在观演后纷纷称赞道。

  成都市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为残疾人创造更多机会与可能,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成都这片热土上绽放光彩、成就梦想!(赵祖乐、陈萱)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