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四川大学的国产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技术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今年2月发榜、4月揭榜,研发团队同步就位,预计3年内完成临床转化与产业化,这份“加速度”背后,是四川成都创新实施的“双向揭榜挂帅”机制在强力驱动。
何为“双向揭榜挂帅”?即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榜单、技术供给方揭榜攻关;高校院所展示成果、企业带资承接。截至目前,这一机制已推动35个硬核项目落地,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亿元。
如今的四川成都,一场以制度创新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实践,正在革新这座西部科创之城的创新生态。
从“两张清单”到“双向奔赴”
作为国家布局的6个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成都拥有378.8平方公里科学城、14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家国家科研机构、66所高等院校,以及全球顶尖超算算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3位,科创资源集聚效应显著。
2024年12月,《“双向揭榜挂帅”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为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的双向匹配搭建起高速通道。今年2月,首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40项榜单中近80%的项目来自成都。四川大学与天齐增材携手合作的3D打印镍下颌关节项目,便是首批揭榜项目的标杆。
数据显示,“双向揭榜挂帅”已累计征集项目需求659个,经过筛选发布两批共140个项目榜单,推动35个项目立状签约,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10条重点产业链。
推动成果落地的是“双向揭榜挂帅”的完善保障体系。从定榜发榜、揭榜定帅,到挂帅攻关和成果转化,均有标准化流程。据成都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同时,设立了专项基金保障重大项目,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依托两张清单,驱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在榜单发布现场,某实验室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发出 “英雄帖”,称“希望公司机械手产品能通过市场培育降低成本,进入家庭消费端”。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则悬赏2000万元,诚邀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揭榜。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氛围热烈。
从实验室到“超级应用场”
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内,“通天晓”人形机器人忙碌于安防巡检测试。作为西部首个机器人主题园区,这里集研发、测试、应用全链条功能于一体,是成都场景创新的生动写照。依托“双向揭榜挂帅”机制,园区搭建起科研与产业对接的桥梁,吸引众多机器人研发成果在此落地测试、迭代升级,加速迈向大规模应用。
在成都的科创版图上,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在“双向揭榜挂帅”机制牵引下,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落地于城市的各个应用场景。
日前,沃飞长空的eVTOL航空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试飞测试,企业计划在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期间,结合智能人形机器人展示未来科技如何赋能体育赛事。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说,“这为成都高科技企业提供了绝佳平台,助力‘成都造’走向世界。”
今年4月,在科技赋能世运场景供需对接会上,成都通过“双向揭榜挂帅”汇聚各方创新力量,推动多项低空技术进入实测阶段。低空火炬传递演示、低空应急救援保障、低空智能安防巡逻等6大低空应用场景,有望在成都世运会期间精彩亮相。
“双向揭榜挂帅”机制的创新活力在成都超算中心也充分彰显。自投运以来,该中心已服务1280家用户,完成5300多万项课题任务,依托电子信息等四大产业生态圈优势,构建起覆盖30个领域的服务能力。技术攻坚成果斐然,与多方合作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地震波大模型应用,于2024年成功入选未来产业典型案例。“成都超算中心一直在以算力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中心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以算力赋能产业转型,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最强大脑’。”
从“两张清单”到“双向奔赴”,从实验室到超级应用场,成都的“双向揭榜挂帅”机制正在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根据《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计划到2027年将支持500+揭榜项目,集聚3000+高端人才,撬动超100亿元社会资本,培育500+科技型企业。随着机制深化,创新资源加速汇聚,为成都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