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热度攀升,成都绿道骑行、踏青赏萤爆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热度攀升,成都绿道骑行、踏青赏萤爆火

来源:成都发布2025-05-04 14:36

  成都又上“五一”假期旅游热榜!成都市文广旅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外地在蓉游客175.2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1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8.4%。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以踏青、骑行、采茶等为代表的“生态+体验”场景在成都持续升温——从点点碧绿、翩跹起舞的夏夜萤光,到漫山遍野、连绵起伏的茶树,再到能感受自然韵味、如画风景的绿道骑行,成都各地打造了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游客们在此游玩,也让这个假期既有“烟火气”,更有“浪漫味”。

  ▲五一期间,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天府绿道骑行

  5月3日,五一假期已经过半,但市民游客们的热情依然不减。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赛丽农场入口处,家长正带着孩子排队领取采摘篮,工作人员赛丽一边核验订单一边介绍,“早在4月中旬,五一期间的农场消费预订名额就已经抢空了,接待的人数比平时翻了一番。”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游客邱女士则早就选好了成都市区的观鸟点位,“成都的绿化和园林景观做得很出色,加上湿润的天气让鸟儿更活跃,很容易拍出好照片。”

  萤火闪烁、观鸟寻趣

  自然生态成热门体验

  暮色降临,天台山的森林被萤火点亮,宛如星河落入人间,呈现出浪漫的生态奇观。五一假期,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正迎来第一波萤火虫观赏期,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假期首日,来自山东的陈先生带着妻子、女儿漫步山间,“生长在都市里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见过萤火虫,这次我们一家来到成都旅游,听说这里有亚洲最大的萤火虫观赏基地,就想带孩子来看看这些‘暗夜小精灵’。”

  ▲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萤火虫

  像陈先生一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王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早在4月底,五一假期前三天景区内酒店、民宿客房的预订量就已接近90%;截至5月2日,天台山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已经突破2.6万人次。”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天台山具有独特的气候与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出20余种萤火虫,占全国已知萤火虫种类的15%左右,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观赏时间长”的特点。每年4月至10月期间,从山脚到山顶,各个品种的萤火虫交替出现,形成多个波次的观赏高峰期。“五一期间,我们打造了‘萤光奇遇’夜游灯光秀,设置了免费的天文望远镜,还打造了‘悬浮树’‘透明画框’等打卡场景,将自然风光和艺术新奇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更丰富的体验。”王帅说。

  ▲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迎来第一波萤火虫观赏期

  成都的“生态+”体验场景,还不止于此。今年,《成都鸟类名录5.0》正式发布,据统计,成都鸟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38.94%,鸟种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从青龙湖湿地公园,到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五一期间,成都市区内各个观鸟点位人头攒动,挤满了扛着相机巡拍观鸟的摄影师们。

  来自北京的游客邱女士热衷观鸟,五一假期她特意在成都安排了两天观鸟行程,挑选了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等地。“成都的绿化和园林景观做得很出色,加上湿润的天气让鸟儿更活跃,很容易拍出好照片。”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选择来成都观鸟,正是看中这里能让她在体验美食、游览古迹的同时,还能顺路完成观鸟爱好,“在成都既能游玩打卡,又能观鸟,两不误,简直是‘观鸟人天堂’。”

  ▲来自北京的游客邱女士拍摄的白颊噪鹛

  “在成都观鸟的整体感受还是不错的,最大的惊喜是鸟种的差异性。”邱女士说,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常见鸟种与她常驻的华北地区、东南地区不太相同,“今天,我在大熊猫基地就拍到了红嘴相思鸟和白颊噪鹛,白颊噪鹛在草丛里翻找食物、尾巴上下摆动,特别可爱。此次五一假期结束后,我也会把这些观鸟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感受到观鸟的乐趣。”

  绿道骑行、非遗体验吸引市民游客

  还有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踏青郊游、绿道骑行,成为不少市民游客在成都度假的首选项目。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走访成都天府绿道,沿途都是骑行爱好者的身影。他们有的是成都本地市民,带着朋友前来骑行;有的则从重庆、上海等地慕名而来,选择在成都当地租车骑行。

  13岁的唐正和同学王嘉阳、姜宇泽上午9点从金牛区开始骑行,“我们这次准备挑战在6小时内沿着天府绿道骑行一圈,距离在96公里左右。沿途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廊桥,累了就停下来拍拍照。”

  ▲13岁的唐正和同学王嘉阳、姜宇泽

  来自重庆的张岚带着丈夫、女儿前来成都度假,“我们是自驾游来成都玩耍的,为了方便,直接在绿道周边租车骑行,还买了防晒霜、防晒帽等。整体感受非常不错,尤其是五一期间阳光很好、微风吹拂,来自全国各地的骑友都汇聚在天府绿道,氛围感十足。”除了骑行,张岚还带着孩子报名了成都天府绿道的“田野探秘计划”,收麦挖蒜、插秧摸鱼,根据农时进行农事体验活动,“让孩子在绿道田野里和大地来一场亲密‘贴贴’。”

  乡村文旅,也是今年成都五一假期的“重头戏”——假期前,成都公布了观花、采摘、茶旅、徒步、民俗文化+康养5大主题的10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红星新闻记者从旅游线路周边的民宿酒店了解到,彭州、崇州、龙泉驿等地在五一假期前已有酒店出现满房情况,部分民宿甚至在4月初“五一”期间的房间就已全部预订完。

  ▲赛丽农场设置了做竹筒饭、采蘑菇、钓龙虾等“接地气”的体验项目

  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赛丽农场早早做好了准备,“我们的农场面积超过一百亩,五一期间,为迎接游客,还特别设置了做竹筒饭、采蘑菇、钓龙虾、摘西瓜、挖土豆等‘接地气’的体验项目。”农场工作人员赛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3月份,就已经陆续有省内外的游客预订五一期间的名额了,其中大部分是亲子游,日均接待量在100组家庭左右,“此外,我们还增派了10多名工作人员,以防游客太多忙不过来。”

  跟着非遗传承人做蓝染,是陈朵在五一期间在成都最满意的文旅体验,“去年逛了成都市区景点,今年特意选择到近郊踏青,感受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与非遗文化魅力。今天我和朋友不仅体验了蓝染,还参与了采茶制茶。”她坦言,这是第二次来成都,乡村游让她看到了城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明月村岚染工坊,市民游客正在体验蓝染

  工坊外,蓝染托特包、短袖、围巾等随风摆动,自带复古氛围,充满了古朴的民族风情。“假期里来体验蓝染、采茶的游客明显增多,不少外国游客或是散客独行,或是随团前来,他们对非遗项目兴趣浓厚。”明月村岚染工坊负责人宋绿茵说,截至目前,五一期间,工坊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在300人左右,“此外,我们还在文殊院旁边开放了‘明月集’手工店,假期期间客流量最多达到400人,销售额在4000元左右。”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