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视听大会在蓉开启,把脉行业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网络视听大会在蓉开启,把脉行业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5-03-27 17:50

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7日在成都启幕。作为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内首个国家级、综合性行业大会,本届大会持续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网络视听权威发布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行业赋能平台、大众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十余年来,作为网络视听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成都见证着中国网络视听产业从追赶到领跑的时代跨越。从2013年行业拓荒期的破冰首秀,到如今超10亿用户的全民数字盛宴,成都与网络视听大会的共生共荣,已演化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与产业双向奔赴的鲜活样本。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的矩阵式崛起、技术领先的“1+16+N”数字影棚群落、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代表的爆款视听作品,正以“立园满园”行动为笔墨,在这座兼具烟火气和奋斗精神的城市,书写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璀璨篇章。

网络视听大会在蓉开启,把脉行业未来

网络视听成主力军 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上班通勤路上听听APP里的音乐、播客,休息时刷刷热门电视剧或微短剧……毫无疑问的是,网络视听内容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3年,首届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办时,网络视听行业还在初创期,追剧的主流渠道还是卫视和电视台。彼时全国网络视频用户仅为4.05亿,网络视听产业规模不到300亿元。此后,网络视听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资本争相布局,用户激增、原创作品井喷,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10.91亿,市场规模突破1.22万亿元,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巩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生态蓬勃,网络视听成为网民呼吸的“数字空气”。

得益于网络视听的创新形式和多元内容,受众不仅能参与、能互动,更因AI技术的突发猛进激发了其创造力和表达欲,“天涯咫尺”的短视频平台、“包罗万象”的社交媒体、拥抱“Z世代”的创作分享平台……有人通过网络追剧听音乐,有人在网络学习知识,人人“乐得其中”,在丰富的网络视听产品中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与追求。

不能否认,在网络视听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有低俗化、同质化等问题,而随着AI技术的成熟,各种“无中生有”的AI生成在收割流量的同时,不法分子也以此设下诈骗圈套。当下,网络视听已从“生力军”变为“主力军”,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价值导向和精品化的创作方向,网络视听产品才能“好戏连台”。

“4+5+M+N”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把脉

如何更好释放网络视听产品的创新力、影响力?内容生产上如何精品化?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凸显网络视听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本次网络视听大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责任所在。

本次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突出“权威性、引领性、国际性、专业性”,持续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网络视听权威发布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行业赋能平台、大众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以“4+5+M+N”为总体架构,将举办开幕式、主论坛、企业座谈会以及新技术与精品内容体验展4场重点活动,聚焦“AIGC、微短剧+、青年成长、国际传播、产业赋能”等5个行业热点领域,开展系列主题论坛和配套活动。

网络视听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赋能。围绕“AIGC”这一热门话题,探索“艺术+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举办视听技术创新论坛,邀请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网络视听创作者、法律专家进行对话;

围绕精品创作,聚焦“微短剧+”,从内容、产业、生态三方面探讨微短剧持续健康发展。举办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邀请微短剧头部平台、厂牌、制作公司以及金牌制作人分享经验、发布精品项目;

围绕精品创作,聚焦“青年成长”,通过“2025视听文艺进校园”展播活动、网络视听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探讨创作积极正向疏导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优质节目、短视频,分享成功案例;

围绕国际传播,聚焦走出去、请进来,促进视听文化的国际推广与交流。举办Panda Walk 熊猫文化系列活动、“中外博主说巴蜀”线上线下互动活动,传播中外普通人之间真诚友好互动的生动叙事;举办AI内容创新与国际传播论坛,聚焦AI技术在内容生产、创意设计、本地化等环节带来革命性突破,探讨如何把握AI技术红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中国视听内容的全球化传播;

围绕“产业赋能”,举办系列产业活动,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创新发展。举办网络视听赋能法治中国建设论坛,整合行业资源,发起网络视听与中国品牌深度合作的联名直播活动,利用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手段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展现网络视听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破纪录的《哪吒2》背后 看成都网络视听产业活力

作为网络视听大会永久落户地,成都和网络视听大会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这十余年间,成都加快发展网络视听重点产业,不断优化网络视听发展环境,大力支持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影视文化企业620家。截至2024年底,园区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24.7%。

除了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都还积极发展影视产业,位于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是四川影视产业“一核多极”中的“一核”,从诞生到晋升为“产业级”不过短短五年。这里是全国首批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拥有“1+16+N”摄影棚群落,吸引了黄晓明、郭帆、陈思诚、姜文等众多知名演员、导演在此落地工作室。超过400家影视文创企业涵盖影视上下游产业链,影视拍摄制作产业链已然在这里成型。

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一杯咖啡的距离”串联起影视动漫产业链上下游,这里聚集数字文创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制作链关键企业墨境天合、星阅辰石、千鸟文化与今年爆款电影《哪吒2》制作方成都可可豆动画相距仅百米。

成都高新区是成都网络游戏产业的核心聚集地,聚集腾讯、西山居、育碧、完美世界、创人所爱等网络游戏代表企业,形成了涵盖游戏研发、运营发行、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游戏产业及相关行业收入达600亿元,占全国游戏产业总收入的1/8,并持续保持增长。成都已聚集超过7000家网络游戏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其中研发企业占比高达71.39%,研发能力居全国第一。

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在影视、音乐、动漫、传媒、电竞游戏等五个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也逐渐从产业聚集态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成都文创增加值从百亿级跨越至两千亿,一大批“成都造”视听作品从成都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自春节档上映后,成都造电影《哪吒2》一路披荆斩棘,“破纪录”成为关键词;全程在成都拍摄的首部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上线三天播放就破10亿;全程在成都拍摄的剧集《做自己的光》《好运家》《故乡,别来无恙》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也让外界通过这些影视剧看到成都的烟火气和蓬勃生命力。

当前,在技术赋能下,网络视听正以超越想象的方式打开新局面。锚定目标,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才能真正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此次大会的举行,成都网络视听行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东、周洪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首发

  •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庆祝成立40周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