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社区门口挂的牌子少了、基层干部的微信工作群少了、频繁的创建工作停止了、社区服务事项明晰了,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院落办实事……这两日,走访成都高新区基层社区,不少社区工作者反映现行的工作遂心效佳。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最紧密的地方——成都高新区紧盯基层治理“马疲车挤”的根源性问题,主动减负 “造轻车”,推动了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了为民办实事上。
重拳治理“牌子乱象”
天空湛蓝湛蓝的,清水河缓缓流淌着,被绿地包围的合作街道顺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大门口只留下了5个牌子,看着比过去舒爽了很多。
摘掉多余牌子的顺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墙面 顺江社区供图
“我们现在大门口只有社区党委、居委、居务监督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几块牌子了,室内摘了河长制和妇女儿童之家2块制度牌子,精简了5块功能性指引牌,不仅墙面‘轻松’了,我们和居民也轻松了。”合作街道顺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杜光浩说。
过去几年,从大门口到办公室,立在地上的、挂在墙上的、贴在公示栏内的,基层社区普遍张贴着各类“中心”、各种“站点”、各式“办所”,给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更有甚者,部分挂牌行为把本该上级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压力转嫁到了基层组织。
以牌子数量论英雄,不仅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也导致了基层资源的极大误用和浪费——成都高新区重拳出击,及时清理超职权的牌子,给基层办公场所“大摘牌”;健全长效治理机制,鼓励群众进行监督、举报,对“滥挂牌”行为提出警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完成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显著位置对外标牌不超过6块,已控减内部功能性指引牌在10个内。平均每个社区摘去室外牌子10块,同比下降51%;平均摘去室内功能指引牌11块,同比下降46.7%;平均摘去上墙制度牌20块,同比下降71.6%。
明晰基层服务事项
“自从社区证明工作规范和改进后,我们只需要承担涉及居民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且能够核实的事项证明了,这减轻了我们很大的负担。”提起社区现在的整体情况,石羊街道盛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狄玉萍长吁了口气!
社区政务服务和党务服务事项,既关系着居民的点滴生活需求,也牵连着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但是过去,基层服务事项繁琐,很多事项社区并没有能力办理,却也只得在重重压力下“硬抗”。
盛乐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系统向街道上报工作 盛乐社区供图
“我们以前党务、政务、社会等服务事项加起来有200多条,今年只剩下了56条政务服务以及常规的党务服务事项了。”狄玉萍说。甚至,过去为了处理居民们的需求,社区工作者就做材料、做台账、去上级部门盖章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多,社区工作者根本忙不过来,还会耽误居民的事情。
在明晰基层服务事项的同时,成都高新区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规范报表制发和回收利用流程,优化基层填报报表方式,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面向街道、社区、网格填报表格的准入审核机制,依托“报表通”赋能,减少基层报表233张。
如今,众多基层工作者反映,社区“文山会海”“迎来送检”“稿来稿去”减少了,信息系统替代了人力抄送,改变了社区依赖“群拍照”“群打卡”留痕代替完成工作的情况等,社区工作者真正有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之中。
这两年,逐渐“腾出空”的顺江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辟了社区艺术空间、合力童梦馆、合心书屋、社区茶室等,让全年龄段的居民可以来到社区放松、休闲、学习;盛乐社区开始专注做起了“党建引领、五方联动、雍湖画卷、微网绘趣”工作,把更精细化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基层轻车后,我们的负担减轻了,不用再去做过去难以做到的事情了。但这对我们社区工作者其实也是很好的鞭策,大家会更会珍惜这种机会,把自己的本领练得更好,用更好的服务让居民真真正正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狄玉萍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 通讯员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