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莫正平 张倩 报道 早在唐代,成都便有“蜀戏冠天下”的美誉。传承了300年的川剧,是天府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今,川剧已经与这座城市全球化的现代元素融合一起,浑然天成。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乐观、包容的成都人,把对生活的态度融入戏曲之中,诉说过去,描绘未来。
11月30日下午,“2024蜀戏新韵·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戏曲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成都市郫都区东林艺术村举办。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主办,旨在展示“蜀乡新风”活动和戏曲进校园、送戏到乡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创新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新模式、搭建送戏下乡演出新平台、引领乡材文旅新消费、培育乡镇戏曲新市场。
“蜀戏新韵”展演现场,名家、新秀齐聚一堂,名段、绝活惊艳亮相,让观众大呼过瘾。《蜀戏新韵·成都市学生戏曲展演》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不断为天府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自2020年首届成功开办以来,《蜀戏新韵·成都市学生戏曲展演》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传统艺术浸润童心,戏曲新苗茁壮成长。
由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任平领衔,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学生原创编排演出的四川清音《中华少年》,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孩子们通过四川清音表演唱,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积极向上精神风貌,表达风华正茂,一腔热血少年学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两获“梅花奖”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巧茹,献上了根据著名作家李劼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川剧《死水微澜》的精彩片段。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优秀青年演员姚思雨带来川剧折子戏《打饼》。该剧源出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打虎英雄武松回家看望哥哥却恰逢武大出外卖饼未归,其嫂潘金莲见武松年轻英俊,心生爱意,大献殷勤,并以打饼、卖饼的动作丑化武大。武松见情,严斥金莲,愤然离去。
经典川剧《别洞观景》是一出重在表演的花旦戏。观景、扑蝶等表演身段优美,极富生活情趣。戏曲水袖舞《霓裳羽衣》则通过川剧绝活水袖的表演,展示“秦女腰肢轻若燕”的美妙身姿。
由成都市曲艺团副团长、李派快板书第三代传人管新成老师,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联合创作演出的竹板对打《文明荣耀》,将传统快板、四川金钱板表演形式与现代文明元素有机融于一体。通过生动的情景剧讲述与精湛的曲艺融合表演,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新时代社会风貌,传递文明正能量,引领观众共筑和谐美好社会。
国粹京剧在成都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24年四川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计划优秀节目获奖者、来自成都七闲剧社的秦若寒表演了京剧《定军山·师爷说话言太差》唱段。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新声传承社带来了京剧选段联唱。
继成都彭州天府路小学表演的新编川剧《昭君出塞》后,活动在成都彭州市隆丰小学创作演出的川剧《我们都是传承人》中结束。这两个剧目在2024年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以优异的表现荣获“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奖。
蜀戏新韵味,传唱新天府。校园戏剧,向下扎根,戏曲新苗,向上生长。近年来,成都市以“蜀戏新韵”为文化IP,围绕“传承、推广、培育”推进校园戏曲文化构建,普及戏曲基本知识,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戏曲繁荣发展。
2024,恰逢川剧诞生300周年纪念,又值川渝两地协同颁布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大历史时刻。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在成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认识川剧、爱上川剧,并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创新者。成都,让川剧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青春焕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