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拼出新高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拼出新高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12-09 01:57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早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都市得到验证。体育赛事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硬实力,更展现出城市内在的独特气质。

  随着国乒主场霸气卫冕,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万众欢呼声中圆满落幕。赛场上,“莎头爆分”“王曼昱21局全胜”“邱贻可8岁女儿‘上任’球童”,一系列赛事热点,点燃了冬日的体育热潮。

  翻开2024年的“赛历表”,从“汤尤杯”、澳网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到ATP成都公开赛,一场场高水平、重量级体育赛事,填满成都时间。赛事热度尚在,2025年世运会及数十项重大国际赛事,已经提前锁定明年档期。

  难怪有体育从业者评价,成都的“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多项国际赛事接连不断,办赛级别和国际化水平不断上升,拼出新的高度,为这座城市带来国际舞台的聚光灯。

  成都,这座兼具厚重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正在通过体育赛事不断塑造出一种硬朗、刚毅“肌肉感”——这不仅是一种身体力量的象征,更是一种内在的拼搏精神和城市气质。

  2025年8月,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二级奥运会”的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将拉开大幕。这个首次进入中国大陆的大型赛事,将再次为成都定格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高光时刻,秀出城市的日益强大、充满活力的姿态。

  底座:新场馆高水准、高颜值、黑科技

  2020年,韩立锋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早年曾加盟国际体育场馆运营巨头AEG,也是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群的创始成员,后来“转战”两千公里外的成都,成立了万馆体育西南中心。他对外“放话”,将花十年时间深耕成都市场。

  当时,成都获得第三十一届大运会承办权的消息传回,这座城市正掀起体育发展的新浪潮。

  高质量的场馆建设,是成都的当务之急。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原名为:凤凰山体育公园)和东安湖体育公园两大体育地标一道开工,先后投用,助推成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8年的1.83平方米迅速增至2022年的超2.4平方米。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已建成体育场馆达273个。

  数量多只是成都体育场馆最基础的标签。面对成都各项赛事高端化、国际化的趋势,这些场馆纷纷被植入“高水准”“高颜值”和“黑科技”,构建起成都国际赛事名城的“底座”。

  韩立锋对此有直观感受。2022年初,其团队参与到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市场化运营工作中。场馆外立面银白辉映如“蜀锦”、造型如凤凰回眸,现代感外观之下是硬实力:

  6万座席的专业足球场满足FIFA标准;

  1.8万座席的综合体育馆符合NBA/FIBA/NHL标准;

  综合体育馆地面配备了制冰/热回收系统,可实现专业冰球/篮球场地快速转换;还有可容纳约3000人的多功能馆以及全民健身中心。

  资深球迷陈明特别满意新场馆的观赛视野,“球员的一举一动都能尽收眼底”。他不知道的是,全球最大的足球场索膜结构顶篷发挥了作用——ETFE膜有不仅透光率更好,而且防眩光、防紫外线,极大提升观赛的视觉体验。

  如韩立锋所言,这个体育中心如今可以开展地板、冰面、水泥地面运动和各类演唱会、企业发布会共四类项目。它既是中超联赛成都蓉城队的主场,也是张学友、毛不易、西城男孩Westlife、刀郎的秀场。

  高标准建设的场馆,支撑了“文体两开花”的运营格局,是成都建强用好大型体育场馆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专业:赛事运营变热闹,小众赛道变职业

  随着高质量场馆不断建设,大型赛事蜂拥而至,赛事运营机构也掀起“在成都掘金”的潮流。

  李思思目前在成都一家赛事运营公司从事运营工作。她发现,这份几年前在成都算小众的职业赛道,如今变得愈加“热闹”。越来越多同行从北京、上海等地来到成都,在她看来,也说明成都围绕赛事的整个产业正“变得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最早让她关注到成都出现“质变”的是成马“惊人一跃”。2018年,开办第二年的成都国际马拉赛松运营权由万达体育中标。据李思思所说,当时业内猜测,专业、市场力量的加持,成马或将迎来升级之机。

  正如外界所料,2019年,成都马拉松成为国内唯一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完赛成绩获得世界田联和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认可。此举的达成甚至早于历史更久的北马和上马,也让李思思第一次感受到成都赛事运营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后,成马又先后摘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世界田径经营标牌赛事”和“世界田联锦标赛事”的荣誉。

  时任浙江体育局副局长李华曾指出,把赛办好,就是要做好赛事运营,重视引进、举办、创办体育赛事,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因为赛事是否有影响力、能否运营好,决定了赛事对城市影响和价值赋能的多少。

  更形象地说,运营环节就是赛事的“放大器”和“联通器”,也是让赛事真正从“办赛”走向“兴产”和“营城”的关键。

  比如,不断升级的成马吸引更多高层次“运动员”参与,赛事的更多内涵亦被挖掘。

  在刚结束的2024成都马拉松上,成都人工智能企业川大智胜副总经理李志刚跑完全马后,不忘在“交流区”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企业家“以跑会友”、探讨商机。

  成马甚至还配套举办了一场“马拉松博览会”,以推动各类体育企业的撮合对接。

  而在李思思看来,成都还在形成一整套成体系的赛事运营行业格局。

  2022年,成都市赛事运营中心正式运行,从顶层设计层面为赛事运营提供支持保障。根据相关规划,中心将为成都市申办国际顶级赛事、创办自主品牌赛事活动建立支撑。

  潜藏在各大赛事背后的大小民营运营机构,搅活了成都体育产业的一池春水。在综合性赛事稳步推进基础上,成都已经冲击各类单项顶级赛事形成特色,这离不开各个赛道更细分、领域更聚焦的运营机构加持。

  赛事连连,世界三大综合性赛会占其二

  在国际竞技舞台上,成都逐渐积累了独特的赛事名气。

  仅看2024年——

  5月举办世界最高级别羽毛球赛事“汤尤杯”,入场观众累计7.5万余人次,其中近半数来自外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羽毛球爱好者如潮水般涌入成都。

  9月到11月步入“网球观赛季”,一口气迎来2024成都公开赛-ATP250、2024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国际网联青少年巡回赛J60和J100以及澳网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等五项国际赛事,商竣程、穆塞蒂等球员在成都激情挥拍。

  在成都的布局中,这些高能级赛事作为“起锚点”,将能带动包含消费、制造、文化在内的体育产业氛围加速形成,一条以赛事撬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成都路径”已然浮出水面。

  上海来观赛的球迷宋欢发现,场内国乒全胜夺冠的成绩,掀起阵阵高潮。场外,远道而来的乒乓迷“血拼”同样热烈,“仿佛在过一个独属于成都的‘体育黄金周’”。

  数据显示,体育在成都“全面开花”,筑起产业的新兴增长极。自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晋升“千亿产业”后,去年产值进一步增至1160亿元,增速达15.5%,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01.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去年,国际专业体育智库量子咨询与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关于国际赛事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体育发展报告,成都位列全球城市第八。

  以赛为媒,以赛塑城,形式多样、覆盖全面的国际赛事重新让蓉城聚焦世界目光。

  一个重点落在明年8月7日开幕的“世运会”上。继成功举办大运会后,成都即将集齐世界三大综合性赛会中的两个——仅剩赛事“明珠”奥运会尚未“收入囊中”。

  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飞盘、跑酷、皮划艇、攀岩、滑水、滑翔伞特技飞行、泰拳、桑搏、软氏曲棍球、浮士德球等颇具观赛体验感、参与感的运动都将在“世运会”上拉开竞逐。35个大项、61个分项、254个小项运动项目,让宋欢充满期待:“每一个都十分新鲜有趣,我就等着放票了”。

  一系列高能级赛事在成都落地的同时,其体育之外的溢出价值也在进一步凸显——不仅推动了当地体育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也为城市经济和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成都已然是国际赛事轮番登场“抢滩”之地,它正与赛事“共舞”,并成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国际新“赛场”。可以预见的是,在世运会的助推下,这座国际赛事名城还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字 | 伍养 体育大生意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