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来源:四川新闻网2024-06-27 18:32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7日讯 成都,中国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成都大开放的名片。

  大熊猫作为国宝,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成都是全球唯一一个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生活的超大城市,正全力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园城市熊猫之都”城市标识,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大熊猫形象已经完全融入城市当中,成为“展形象”的最佳代言。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面积1445.7平方公里,涉及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个县(市)。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其中崇州26只、大邑26只、都江堰14只、彭州7只。

  崇州片区面积虽然只有280平方公里,但它是岷山山系和邛崃山山系两个最大的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交汇之地,是大熊猫生存繁衍和基因交流的关键区域和走廊带枢纽,被称为“大熊猫爱情走廊”。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联合巡护活动出征仪式现场

  2014年5月下旬,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携手举办的“穿越鞍子河大熊猫爱情走廊科考直播”活动,成功地将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带入公众视野,让世界见证了她的奇迹。

  昔日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已升级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成为大熊猫繁衍生息的乐土。拥有丰富大熊猫资源的崇州,正以大熊猫元素为纽带,创新打造大熊猫IP,传播大熊猫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后的6月21日—26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十年再出发——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启动。

  这场十年之约,以山上山下连线直播为主,通过山上的实地探访与山下的专家访谈相结合,带领观众深入大熊猫栖息地,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的丰富资源和保护成果,共同见证生态环境的变迁,同时传播大熊猫文化,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上山第二天,发现崇州“珙桐王”

  珙桐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早可溯源到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其珍稀程度可与国宝大熊猫相比。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去年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一棵枝叶繁茂的巨型“珙桐树”生长于舞台之上,一朵朵象征和平的“鸽子花”绽放其中,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亮点。

  6月22日上午,“联合巡护队”在海拔2068米的宽河坝巡护中转扎营地附近,发现了一棵“一根生六干”的巨大的珙桐树,虽然花期已过,看不到它独特的白色“鸽子花”形象,但随行的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何可博士一眼就确定了是珙桐无疑。“树高20余米,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中,树龄在100年以上,是目前崇州发现的最大的一棵珙桐树。”

  让人称奇的是,这棵珙桐生出了六个分支,都直立向上生长,且树径目测都在50厘米以上,也就是说一个树根长出了六棵参天大树。何可还发现了附近有些小珙桐树苗,他说,这片区域看起来很适合珙桐生长,鞍子河这样保护下去,再过几十年,这里很可能会成为一大片野生珙桐林。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熊猫爱情海”,真有大熊猫

  6月23日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开展的第三天,队伍艰难穿过成片的“冷箭竹”林,到达目的地鸡心包,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熊猫爱情海。

  “熊猫爱情海”是一个高山海子,高空看真像一个“心”的形状。这里地势平坦,大熊猫最爱吃的华西箭竹漫山遍野,长势良好。“海子”隐藏在密林中,水质清澈,是动物们的重要水源地,也慢慢成为大熊猫一个重要栖息地,滚滚们“谈情说爱”的“爱情海。”

  这里安放了两台微波实时传播红外相机,经常拍到大熊猫、中华扭角羚、水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踪迹,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动物图像。巡护队发现,今年3月,该处红外相机曾拍到大熊猫在熊猫爱情海活动的画面。

  何可介绍了大熊猫的繁殖习性:一般情况下雌性大熊猫在发情季节(每年2到5月),会先用肛周腺蹭树干,留下特殊的气味,然后气味随风飘散,吸引附近的雄性大熊猫前来争夺交配权。

  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巴栗坪保护站站长周红林在红外相机监测巡护中,于“熊猫爱情海”附近拍到大熊猫的新鲜粪便。何可说新鲜粪便主要用于测定大熊猫的遗传信息,确定大熊猫个体,从而了解整个区域内大熊猫的数量。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发现两处大熊猫粪便,还真“不臭”

  6月24日,巡护队员从海拔2068米的宽河坝营地出发,目标是海拔近3200米的灯杆坪。队伍穿过柳杉林、灌木丛、箭竹林、冷杉林,通过湍急的河流,再爬陡坡、下坡……其间海拔垂直上升高度达1100米,巡护路程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桃子坪和清水池垭口,巡护队员终于发现了两处大熊猫便便,也就是俗称的“青团”,颜色已不是新鲜粪便的绿色,而呈黄黑色,里面还掺杂有竹子样的残留物,何可告诉记者,这两处粪便应该是6—8个月前拉的,为同一只健康的青壮年大熊猫所排。从粪便里的竹节纤维,也印证了“大熊猫吃什么拉什么”的事实。

  由于每只大熊猫吃竹子时的咬节长短不同,所以遗留在它们粪便中的竹节纤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有时也会因吃的竹子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颜色的粪便。比如,大熊猫吃竹笋后,粪便呈淡黄绿色;吃竹茎后,呈淡绿色;吃竹叶或竹枝后,呈绿色。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范明远亲手拿起“青团”闻了闻,还真不臭。何可解释道,大熊猫吃竹子的时候,会总是先把竹子掰断,然后把一段竹子咬成几小节,再咀嚼,和人吃甘蔗相似,它们只吸吮竹壁细胞的内含物,消化小部分的半纤维素,不同的是大熊猫不吐出竹渣。

  大熊猫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酶,加之竹类的营养价值不高,它们只能通过食用大量竹类来维持正常体力。而且,大熊猫的肠子短,竹子在里面停留的时间短,大部分还没来得及消化就排出去了,没有发酵过的竹子,会带着原始的清香味,这就是为什么大熊猫的粪便会带有竹子味清香的原因。

  清水池垭口一个已经干涸的小泥池斜对面,一台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曾拍到熊猫喝水等大熊猫画面11次。因为熊猫经常从水池边的冷箭竹林经过,此处已形成一条熊猫“密道”。一段拍摄于3月的影像中,一只大熊猫泰然自若地从相机前走过,这只熊猫颜值在线,十分干净。另外一段影像则拍到了一只母熊猫叼着一只幼崽从这里经过的情形。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月亮湾草甸,与“羚牛”不期而遇

  6月25日,巡护队员从灯杆坪营地出发,穿过高山杜鹃花林和箭竹林后,视野豁然开朗,月亮湾草甸闯入眼帘。

  月亮湾,两山之间的一个垭口,海拔3280米,因形似一钩弯月而得名。站在垭口,能看到群山连绵,其中就有成都最高峰大雪塘和更远的四姑娘山。

  “快看,羚牛!”一声惊呼让大家激动起来。在月亮湾旁海拔3600米的八卦顶接近山顶的地方,一头雄壮的羚牛正在吃草。它看了看巡护队,然后不疾不徐地离开,隐没到山的另一边。大家用相机、无人机记录下羚牛出现的全过程。这是巡护队几天来,难得的与野生珍稀动物近距离接触的经历。

  “羚牛学名叫中华扭角羚,又叫大白羊、金毛扭角羚,由于它的脸似驼鹿,两角似角马,背脊似棕熊,后腿似斑鬣狗,四肢似牛,尾巴似羊,因此人们给它起了另外的别称叫‘六不像’,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何可告诉记者,扭角羚一般是群居,单只出现说明它在家族中竞争失败,被赶出家族。因此,相对来说,单只的扭角羚性情较为残暴。从这头羚牛可以看出,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族群,且种群数量可观。

  鞍子河月亮湾区域安装了两台红外相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保护总站巴栗坪保护站站长周红林在更换电池和存储卡时,更是惊喜连连,发现了大量野生动物的影像,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林麝、雪豹、中华扭角羚,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岩羊、中华鬣羚、黄喉貂、赤狐等,说明这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6月26日,巡护队员安全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顺利结束。守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就是在保卫人类的家园,这是巡护队员们最深的感受。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跨越十年的这场遇见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一直在努力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宣教部部长王威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于2021年10月,崇州片区集中了雪山、草甸、瀑布、森林、河流等多种自然资源,涵盖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等重要保护地,也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从2014年“穿越鞍子河大熊猫爱情走廊科考直播”活动到现在,10年过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也成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保护地面积从101平方公里增加到280平方公里。翻开日历,纷繁光阴中记录着巡护队员曾经翻山越岭的脚步,也镌刻着崇州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不懈的努力。

  建设管理方面。完成勘界定标工作,“圈”定大熊猫的家;完成一期标准化保护站建设,提升资源管护能力,推进智慧国家公园建设;完成标识、标牌布设,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引导和规范访客行为。

  科研保护方面。与相邻片区定期开展资源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开展雪豹调查,收集雪豹资料,助力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保护格局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有线实时监控、无线自组网实时监测相机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

  社区共建、共管方面。标准化检查哨卡建设完成,进一步拓展基层保护站管理范围和工作能力;定期在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宣传和培训;社区联动,共建共管,共享生态保护成果新模式。

  自然教育方面。自然教育作为国家公园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展现国家公园保护理念的重要途径。崇州通过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带动公众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带领公众感受原始本真的自然魅力,帮助公众体验回归本性的教育内涵,汇聚更多建设国家公园的力量,凝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

  生态文明建设非一人之责、一己之力。近年来,成都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统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强化大熊猫等珍稀旗舰物种保护为牵引,科学完善本底资源调查与巡护监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凝心聚力打造公园城市的“生态绿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高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示范样板”。

  从生态美、产业兴,到百姓富,一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一张大熊猫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莫正平张静)

  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