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4日,成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系列活动第三场讲座《扬雄与成都》在四川成都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瞻思馆举行,本场讲座由成都市郫都区人大常委会文史委主任吴华章担任主讲老师。
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所在的友爱镇,正是“西道孔子”扬雄的故里。吴华章将扬雄的一生分为少中老三个阶段,从幼时好学的扬雄开始讲起,与子云娃娓娓道来了扬雄的一生。
“扬雄自幼好学,早年拜入学者林闾翁孺门下学习了3年,在语言文学上有一些收获。3年后,15岁的扬雄拜入蜀中大儒严君平门下,这一学就是6年。严君平为其系统教授了《周易》《老子》等典籍和自己的哲学思想。”吴华章介绍。
纵览扬雄一生,好学深思,著述丰富。扬雄著作的《太玄》《法言》等书籍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蜀都赋》等使其与司马相如齐名而并称“扬马”,被《中国文学史》称为“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方言》和《训纂》使其被后世称为“世界上研究方言第一人”。另外,他还在天文学、数学、历史、音乐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被当代学者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奇才”。
“同学们还得注意,扬雄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苦心钻研,写下了传世的《蜀王本纪》。”吴华章强调,尽管流传至今的《蜀王本纪》只有1333字,但它是古蜀大地历史最原始、最直接的文献资料,是关于古蜀历史“现存最可靠之纂缉文字”。
“原来扬雄小时候的家境是很贫困的,但是他非常能吃苦,非常热爱学习,还学有所成,这让我很敬佩。”听了吴华章老师的讲座,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四年级一班的李博文同学颇有感慨。
讲堂里,坐在李博文同学旁边,四年级三班的潘语霏有了另一番思考。“吴老师说,‘扬子为学,宗仰孔孟,抉择诸子’。这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广阔的视野,读书不仅要求‘深’,而且要求‘博’,才能真正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潘语霏说。
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与扬雄的“交集”,其实远远不止本场讲座。如果在校园里走一圈,一定会发现:子云广场的扬雄像雕塑端坐台上,目视远方,让来到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地想拜上一拜;太玄广场精心选取《方言》中的奇文异字雕刻于石板,让学生感受方言的乐趣;子云路、四赋廊满是扬雄文化介绍,让学生在行走间有所学所得;识贤堂、崇贤堂不仅有悦耳书声,还写满了扬雄故事……
“我们还研究开发了扬雄文化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千秋扬雄》校级读本、扬雄经典语录晨读、《子云谣》校歌、扬雄连环画故事长廊等内容。”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校长李军强介绍。课程实施以来,李军强越来越感受到,子云娃更了解子云了,更愿意亲近子云了,众多子云娃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子云先生的影响。
对子云娃来说,学校是他们重点了解和学习扬雄的地方,但并不是唯一的地方。成都市郫都区在扬雄墓周边统筹规划建设扬雄纪念馆,复建子云亭、读书台、墨池等重要名胜景点;扬雄出生地友爱街道与当地乡村庄园合作共同修建“扬雄文苑”,打造了扬雄雕塑、子云廊、洗墨池、草玄亭等,建成扬雄文化宣传中心;推广扬雄文化主题研学路线,使扬雄文化从抽象式符号变得可知可感可寻。
“扬雄文化传承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全区学校将扬雄文化融合进校园建设和课程建设,还有很多省市的学校老师来找我们‘取经’,把扬雄文化纳入到他们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郫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扬子久幽不改其操,博览无所不见,学究天人,超越荀孟,浩然见其正,渊然见其深。“扬雄文化穿越千年照耀着我们,我们也一定继承他的学习精神,让自己有朝一日‘学问思辨行,智慧集大成’。”潘语霏说。(文/陈晨 成都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