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来源:交汇点新闻2023-09-16 10:42

  交汇点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西南之行,让记者对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有了切身体会。9月7日下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跟随中国国家地理采摄团从玛娜茶金出发,沿着只能单车通行且随时可能有落石的蜿蜒山路,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地图上还没有明确定位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境内的俄亚大村,这里留存着当今世界上最奇特的蜂窝状建筑群——纳西古寨。眼前的景象,将一路颠簸路程的疲惫感顿时一扫而空。

  据向导多吉介绍,俄亚大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地处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宁蒗,四川稻城、木里5县的交界处,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这也许是对俄亚地理位置最精炼的描述。高山与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使得俄亚大村成为中国众多村落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2021年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落”。整个村子200多户人家依山而建,自成一体,房屋纵横交错,鳞次栉比,彼此相连。房屋间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相邻的院墙都有一根独木梯相连,从一户人家进去,就可以走遍全村。这是一种团结的象征,同时也可防盗,防止外来入侵。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婚姻习俗——伙婚制,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依然存在。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俄亚大村全景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俄亚大村全景

  在村口,一个写有“世界仅存,中国唯一”的高大建筑图腾吸引了我的注意,据当地东巴(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介绍,这个在纳西语里叫守楚(音),是鸟类之王,意寓守护一方的神兽,不让病毒灾难进来。整座古村建筑群就像一只雄鹰,村头的山岩古堡是鹰头,两边的寨子是鹰的翅膀。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9月8日凌晨,记者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醒来,沿着村民指点的马道,来到山中一座庄房的屋顶,寻找拍摄俄亚大村的制高点。站在屋顶,整个村庄一览无余。记者静静看着寨子里炊烟升起,等着阳光照耀大村的那一刻。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走在寻找制高点的马道上回头看大村全貌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古寨上

  8日上午八点多,上山干农活的村民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主要交通和运输工具是骡子。妇女们一般都是结伴而行,上山途中,手里还不忘做着针线活儿(当地做麻布衣服的一道工序)。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农妇一边上山干农活,手里还不忘搓麻(做麻布衣服的一道工序)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给骡子投喂刚从山上割来的新鲜草料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平淡的生活

  俄亚大村村委会副书记高若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以前,大村主要以玉米、小麦、大麦、牛、羊、猪、鸡等传统农业、养殖业为主,旅游收入几乎忽略不计。近年来,俄亚大村以俄亚乡特色的蜂窝建筑群及独特的纳西东巴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地理优势进一步巩固发展好软籽石榴、无刺花椒、青刺果、皱皮柑等产业特色水果产业。同时,古老的俄亚大村也搭上了现代互联网的快车,全村约有50名网红积极、努力地向全世界推介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古村落群,让大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全村最显眼最现代化的建筑——俄亚纳西族乡小学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下山途中,遇到抖音网名叫“俄亚纳西扎吉”的姑娘,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正在直播

  被列入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俄亚大村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逐渐被世人所关注。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浓缩成了天空下那份“与世隔绝”的神奇与宁静,走进古寨,心已经融化在她浓郁古老的气息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潘海兵 图/文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