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来源:交汇点新闻2023-09-16 10:42

  交汇点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西南之行,让记者对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有了切身体会。9月7日下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跟随中国国家地理采摄团从玛娜茶金出发,沿着只能单车通行且随时可能有落石的蜿蜒山路,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地图上还没有明确定位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境内的俄亚大村,这里留存着当今世界上最奇特的蜂窝状建筑群——纳西古寨。眼前的景象,将一路颠簸路程的疲惫感顿时一扫而空。

  据向导多吉介绍,俄亚大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地处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宁蒗,四川稻城、木里5县的交界处,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这也许是对俄亚地理位置最精炼的描述。高山与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使得俄亚大村成为中国众多村落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2021年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落”。整个村子200多户人家依山而建,自成一体,房屋纵横交错,鳞次栉比,彼此相连。房屋间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相邻的院墙都有一根独木梯相连,从一户人家进去,就可以走遍全村。这是一种团结的象征,同时也可防盗,防止外来入侵。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婚姻习俗——伙婚制,一妻多夫、一夫多妻依然存在。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俄亚大村全景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俄亚大村全景

  在村口,一个写有“世界仅存,中国唯一”的高大建筑图腾吸引了我的注意,据当地东巴(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介绍,这个在纳西语里叫守楚(音),是鸟类之王,意寓守护一方的神兽,不让病毒灾难进来。整座古村建筑群就像一只雄鹰,村头的山岩古堡是鹰头,两边的寨子是鹰的翅膀。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9月8日凌晨,记者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醒来,沿着村民指点的马道,来到山中一座庄房的屋顶,寻找拍摄俄亚大村的制高点。站在屋顶,整个村庄一览无余。记者静静看着寨子里炊烟升起,等着阳光照耀大村的那一刻。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走在寻找制高点的马道上回头看大村全貌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古寨上

  8日上午八点多,上山干农活的村民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主要交通和运输工具是骡子。妇女们一般都是结伴而行,上山途中,手里还不忘做着针线活儿(当地做麻布衣服的一道工序)。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农妇一边上山干农活,手里还不忘搓麻(做麻布衣服的一道工序)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给骡子投喂刚从山上割来的新鲜草料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平淡的生活

  俄亚大村村委会副书记高若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以前,大村主要以玉米、小麦、大麦、牛、羊、猪、鸡等传统农业、养殖业为主,旅游收入几乎忽略不计。近年来,俄亚大村以俄亚乡特色的蜂窝建筑群及独特的纳西东巴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地理优势进一步巩固发展好软籽石榴、无刺花椒、青刺果、皱皮柑等产业特色水果产业。同时,古老的俄亚大村也搭上了现代互联网的快车,全村约有50名网红积极、努力地向全世界推介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古村落群,让大村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全村最显眼最现代化的建筑——俄亚纳西族乡小学

探访俄亚大村古村落:生活在“蜂巢”里的纳西族

下山途中,遇到抖音网名叫“俄亚纳西扎吉”的姑娘,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正在直播

  被列入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俄亚大村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逐渐被世人所关注。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浓缩成了天空下那份“与世隔绝”的神奇与宁静,走进古寨,心已经融化在她浓郁古老的气息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潘海兵 图/文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