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这里是成都龙泉驿!

来源:新华社2023-08-07 21:07

  纵卧龙泉山东侧,青山一半入城来

  峰峦叠嶂与平川旷野在此交织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碰撞

  赋予这座城市更多美好、更多精彩

这里是成都龙泉驿!  

  ↑点击观看视频

  成都有个龙泉驿

  不止于太阳神鸟腾飞

  大运之火燃烧的东安湖


  还有——

  “千年古驿、世外桃源”

  一城文化香

  满城风景秀


  还有——

  “一半山水、一半城”

  朝可望,雪山、日出

  暮可观,晚霞、明月


  还有——

  “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

  一街七巷,千年不变

  文化传承,历久弥香


  还有——

  “私房美食、家的味道”

  千百年来的美好滋味

  才下舌尖 又上心间

 

  这里是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举办地

  世界大运公园、大运村、主媒体中心所在地

  也是游泳、体操、排球等重要赛事举办地

  这里有大运留下的恢弘印记

  这里是

   龙泉驿,“很安逸”! 

   在成都·龙泉驿

   穿越古今,体验文旅之趣!

  古驿

  “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袭至清末,为川中名驿、蓉东首驿。”这就是龙泉驿从残碑、史籍中刨出的驿脉。古驿文化成为龙泉驿“最资格的背景”。

这里是成都龙泉驿!

  龙泉山内的蜀巴大道,连接蜀郡成都与巴国重庆,早在汉代已经开通。而山脚下的龙泉驿,则是这条古道上,东出成都第一站。

  唐宋时此地因有清泉名“灵池”得名灵池县。元代撤县,明代又因离原县址不远处有龙口井水流丰沛,改称龙泉镇。其时重庆府商贸隆盛,成渝通道变得更加重要,明朝官府在此地设立驿站,同时设立巡检司,保护商旅安全,龙泉驿之名由此始。 

  从龙泉山至成都的成渝古驿道是历史上成渝两地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龙泉驿古驿道区域内不但汇集了东大路上的商旅文化,还留下了传承千年的历史印记,如明蜀王陵、北周文王碑、摩崖造像、古寺等遗迹。 

  桃花

  桃花是龙泉驿重要的文化符号。民国初期,龙泉驿种桃第一人晋希天在自己屋后桃树下邀约邻里赏花晒家训、众议乡里孝善的故事传承至今。1987年3月,首届成都龙泉桃花会(后更名“桃花节”)诞生。如今桃花节已走过37个春秋,经历峥嵘岁月,遍布十里芳华。

  文创

  梵木创艺区已形成四川省首个具有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先后孵化音乐制作、动漫影视、创意设计等文创企业千余家,每年开展大型艺术活动及演出近200场,已成为成都市网红打卡地。

  蔚然花海,四季可观,五彩缤纷。在这里,生态、文化、时尚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备受乐迷追捧的本土音乐品牌仙人掌音乐节就诞生于此,并跻身国内五大音乐节。这里不仅是花的海洋,更是音乐的海洋、文化交融的海洋。

  非遗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历史脉络的见证。

  今年4月,一条“‘捻条’画大运”的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四川省非遗捻条画的第三代传承人吴乙古,用“捻条”作画,迎接成都大运会的来临,将非遗捻条画展现得淋漓尽致。

  永田陶埙是龙泉驿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永田从事研究制作、演奏埙10余年,制作的埙分为六孔、八孔、十孔、十一孔,他平日的埙演奏悠扬婉转,常常让游人驻足聆听,仔细品味。

  用轻巧光洁的麦秆编织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是龙泉驿区柏合街道的一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早就远近闻名,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这里也被誉为“草编之乡”。其中,柏合草编产品又以“柏合草帽”最为知名。

  在龙泉驿,还有响簧工艺、宋代点茶、擂茶、面塑等非遗文化。它们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传承,并焕发新的光彩,成为这座城市一串串有温度的文化符号。

  在成都·龙泉驿

  寄居山水,感受天然氧吧!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龙泉驿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47平方公里,近一半的土地上生长着青山和绿树,自然与生态。过去几年,龙泉驿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攀升,达290天以上,稳居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

  龙泉驿地处北纬30°,怀抱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以“中国水蜜桃之乡”著称,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生态本底优良。龙泉山海拔1000米左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是古人笔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地方。这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各种动植物生长。

  从北至南绵延30余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就成了动植们的“天堂”。在这里,有美丽动人的香果树、罕见的长距美冠兰、花果同期的峨眉桃叶珊瑚等木本植物资源约96科256属519种。 

  每年,上百种、数千只珍贵鸟类在迁徙途中“驻留”龙泉山。其中不乏白绶带、红嘴蓝鹊、黄鹂等在全国拍鸟、观鸟网友心目中的“神鸟”。如今,龙泉山已成为成都市民的观鸟胜地。 

  龙泉山,也成了城市居民“复得返自然”的去处,从民宿、露营,到摄影、文创,从登山、骑行,到赏花、采摘……多元的生活正在龙泉山呈现,“到龙泉山夜览星空、朝观日出、远眺雪山、近赏云瀑”诠释了龙泉山的更多更潮的打开方式,也成为成都市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水润龙泉驿

  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那满满一池水在这个夏天装满了激情与活力——成都大运会游泳比赛项目在这里举行,在一池蔚蓝的见证下,42枚金牌从这里决出,闪闪发光。这池水,因大运而生,成了年轻与拼搏、运动与时尚的代言人。

  如果你的目光随着这池水荡漾开去,就定能看到更大一片澄澈与明净。这就是东安湖体育公园外的东安湖。

  东安湖借渠引水,在公园内形成十大水体形态,构建山环水抱的生态景观格局。而通过河湖治理、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智慧管理等,让一湖碧水长久保持着清澈见底。你看不到的水下,“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正在湖底翩然起舞。

  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龙泉湖,水面达8000余亩,14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同湖尾十里长峡组成了山“青”水秀的优美风景;

  百工堰耸青叠翠,浓荫覆盖,湖水平滑如镜,澄澈深蓝,鹭鸟更是在这里安家,清幽中又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龙泉山下,蜿蜒的驿马河一路向西,串联起滨河带状公园、驿马河公园、锦绣天府欢乐田园等众多公园绿地,一条河在城市里、在乡野间欢快穿越…… 

  无论是静卧于山中的水库湖泊,还是山间涓流的小溪,或者是在城市风景中穿行的条条河流,都有着各自或沉静温润、或灵动野趣、或舒缓悠然的美,一座城的灵气,在水气中氤氲,越发动人。

  在成都·龙泉驿

  流连古镇,品味客家之韵!

  天府之国成都,传承着悠久的历史,闪耀着灿烂的文化。浓厚的巴蜀风情之中,龙泉驿地区的客家文化自成一家、别有韵味。

  清朝初年,大量客家人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迁居四川,其中一部分人循着古老驿道进入成都平原,在蓉城以东的龙泉驿地区扎下根来。300多年来,繁衍不息,弦歌不辍,传承不止。客家人在龙泉驿生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洛带镇。

  成都独此一份

  这是成都唯一的客家古镇,也是中国西部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客家古镇。在这里,完整保留和传承着特有的客家文化。

  格局千年未变

  步入古镇,历史的意蕴扑面而来。“一街七巷子”的场镇格局,延续千年,从未改变。老街、会馆、名寺、古亭、民居与现代建筑汇集,形成一副立体的多彩画卷。行走在洛带的街头巷尾,就能感知时光的流转变幻,看见历史的仆仆风尘。

  土楼西部唯一

  洛带古镇是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拥有庞大的明清客家建筑群。这里,矗立着中国西部唯一的客家土楼——博客楼,其建筑设计参照福建永定楼,在保留客家土楼传统外观形式与古法施工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工艺与设计元素。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广东、湖广、川北“四大会馆”,保存完好,建筑宏伟,布局考究,雕饰精美,既反映了客家移民原籍地的建筑风貌,又融合了川派建筑的特色,不少建筑风格四川罕见,是会馆建筑的珍贵资料。

  街心的字库塔,巷子深处的古民居,香火鼎盛的燃灯寺,客家古村落宝胜村里的宗祠,近百年历史的洛带公园……更是从不同的切面,讲述着客家人的过去与现在。

  文化历久弥新

  洛带镇上,90%以上是客家人,这里的人们至今仍在使用客家话。听客家话、讲客家语,是洛带古镇“独一份”的体验。这门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古汉语音韵的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更是客家族群传承的鲜活见证。

  伤心凉粉、油烫鹅、九斗碗、酿豆腐、天鹅蛋……四溢飘香的客家美食,总是挑动着游人的味蕾。来上一碗客家擂茶,便能体验到最古老的唐宋茶饮风味。

  听一曲客家山歌,看一场客家婚俗表演,参与一次家风节、女儿节、花朝节,在客家水龙、火龙的飞舞中狂欢,就能沉浸式感受客家传统民俗的魅力。这些时至今日仍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人生活最生动的篇章。

  历经多次迁徙的客家人,始终重视以文化人,他们将“耕读传家”奉为圭臬。在洛带古镇,建设和保留着各类展馆、祠堂近30个,包括西部客家博物馆、四川客家家风馆等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博物馆,讲述着客家人的迁徙史、开拓史、奋进史,彰显出客家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

  苏东坡、李流谦、巴金、郭沫若等文豪大家诗文龙泉千百篇。巴金文学院、郭沫若艺术院、王叔岷书院已成为文人墨客文学交流的重要场所,阿来、梁平书院正在积极筹建中,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名家百余人赴龙泉驿采风创作,是四川、成都的文学高地,龙泉驿的书香气质蔚然成风。

  在成都·龙泉驿

  敞开味蕾,享受美食之乐!

  川东首驿龙泉驿,是蜀中一座千年古城,“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的历史渊源、龙泉山脉百里沃土带来的丰富食材资源,构成了今天这里色彩斑斓的地方风味饮食。

  品味龙泉驿的乡土饮食,是龙泉山风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更是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乡、乡亲、信念融合,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化作记忆中定格的“乡愁”。

  老味道

  柏合豆腐皮,为“柏合五绝”之一,见证着龙泉驿柏合悠久的历史与时代变迁。柴火煮浆制出来的豆皮薄如画纸,切成的细丝,比头发丝略粗,越细口感越好,入口化渣。

  柏合豆腐皮有红、白两种口味,红味麻、辣、烫;白味润、滑、鲜。一碗香味扑鼻、不冒热气的豆腐皮,乍看像一道凉菜,挑一筷子猛地吃进口中,实则是不动声色的烫。

  最客家

  洛带特色美食很多,天鹅蛋、伤心凉粉、烟熏油烫鹅最为出名。

  洛带天鹅蛋和成都人从小吃到大的糖油果子不同,“天鹅蛋”或许是历史的恩赐,糯米的色、香、味都透着客家本真的味道。这一种寓意“团圆”的吃食,也有客家人道不尽的思念之情。

  究竟是湖广客家人迁徙异地思念家乡而伤心,还是因麻辣的口感让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当“伤心凉粉”在巴蜀走过百年,人们似乎已将其“伤心”的内涵更多归结在辛辣的口感上。在四川,凉粉随处可见,可洛带古镇的“伤心凉粉”却是香辣可口最极致的表达。

  烟熏油烫鹅是被游客收藏在舌尖的美食。油亮的鹅皮之下是一层薄透的脂肪,包裹着肌理清晰、滑嫩紧致的浅粉色鹅肉,隐隐渗出油汁,夹一块入口,一丝清幽的木制香气唤醒舌尖味蕾。

  新时尚

  在龙泉驿,一顿火锅必不可少。走进隐川里,仿佛步入了桃花源,置身其中,如入画境。围水而坐,吃着火锅,感受微风习习。这是一个以桃花源图为灵感、新中式风格为基准,沿湖打造的新派火锅店,结合舞台演艺、音乐喷泉、灯光秀等现代玩法,让食客感受着美食与文化交融的魅力。

  老味道,不仅有饱腹之用,还带着一座城市的滋味与气质,向我们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不与时间追赶的同安彪彪烧鸭,有着最质朴的笑容和最包容的性格,它用最地道的烹饪方式,成为让人惦记并在市井里爆红的味道。

  在龙泉驿,美食举不胜举。一道家常菜,寻常普通,没有花式刀法,也没有昂贵食材,只有食物本身的质感、滋味,还有暖心的故事。 

  沉淀时光,慢煮岁月

  到成都龙泉驿

  遇见精彩人生,享受幸福美好

  

  主编:杨伟

  副主编:高杰 刘洪

  责任编辑:白龙祥 张杰 邓晴风

  编辑:张静 郑金雨

  记者:杨云华 廖玉蓉 彭体 任浪莉

  视音频拍摄:专题部、《小驿日记》和《第一视角》栏目组、江逸、李婧敏

  视频编导:邓杨

  视频制作:廖俊钦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