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花花”喊你果赖!

来源:成都发布2023-05-16 20:43

  国宝顶流花花“萌出圈”

  坐拥数百万粉丝

  有人为她6点就到熊猫基地排队

  有人为她出书

  有人为她手绘画像

  并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熊猫不仅是国宝,还是一枚最萌“外交官”,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蓉宝”原型就是来自熊猫基地的大熊猫。文明观赏,爱护熊猫,让我们以最文明有礼的姿态,和蓉宝一起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们。

  近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发起的“迎大运盛会 展文明形象”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5月10日,一场“文明观赏守护花花”文明倡导活动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

  “花花这么可爱,不能朝他们乱丢东西、不投喂食物……”市民、游客、文明劝导员、志愿者……纷纷化身“护花使者”,倡导文明观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花花。文明走“花路”,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护“花”使者:饲养员“谭爷爷”

  “我们喂得很好,请大家不要投食”

  “果赖(过来),果赖……”说到花花,那必须提到拥有“花花召唤术”的谭爷爷了。谭爷爷本名谭金淘,熊猫基地的饲养员,主要负责照顾一两岁的大熊猫。今年51岁的他,已经被游客们喊了十多年“爷爷”。

  “请游客不要投食”,提到近期熊猫基地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发出的通报,谭金淘介绍,像花花这种幼年熊猫,日常饮食以竹子为主,在圈养条件下,为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还会适当增加窝窝头、苹果、补充维生素,“请大家放心,我们都喂得特别好”。

  护“花”使者:“段子手”保安

  “你们难道就只看这一只熊猫吗?”

  “你们难道就只看这一只熊猫吗?”“看不到花花的,可以上去看她的老爸老妈,长得一样。”来看花花的游客人山人海,为保证前来打卡的游客都能一睹“花”容,在幼年大熊猫别墅区前,采取“单循环+分批次”的模式进行有序观赏。

  “不要大声喧哗、拍照不要开闪光灯” 随着人群涌动的方向前进,熊猫基地保安胡洪刚一边组织游客有序观赏,一边提醒游客文明观赏。据悉,熊猫基地组织文明劝导员、志愿者等协助维护旅游秩序,为游客提供问路、咨询服务,对景区内不文明现象进行文明劝导。

  护“花”使者:你我他

  “我来看大熊猫,我要文明观赏”

  “为垃圾不落地的行为点赞,这只蓉宝送给你。”在熊猫基地张泽林因为自己的文明行为获得了志愿者的点赞,并收到了文明礼物——蓉宝。在谈到即将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张泽林表示,面对远道而来的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作为成都的主人,我们应该做到文明观赏、文明观赛、文明旅游,争做文明市民,向全世界展示成都人的热情好客、文明有礼。

  来看熊猫的王可儿小朋友来自安徽,这次跟随大人专门来成都旅游。她说:“文明旅游就是要做到有礼貌,乖乖排队,不乱丢垃圾。”

  迎大运盛会,展文明形象。近期,成都市文明办广泛开展“万千市民齐行动争戴文明小红花”活动。发动市民积极参与,营造一起动起来、文明迎大运的浓厚氛围。在游人如织的宽窄巷子,在座无虚席的凤凰山体育场……各区(市)县依托“文明月月行”“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围绕文明用语、文明用餐、文明观赏、文明交通、文明窗口、文明观赛等主题,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成都处处皆美景

  大家出游观赏时

  记得带上文明

  做文明有礼东道主

  共同迎接大运盛会

 来源 | 文明成都

  成都发布编辑 | 田豆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