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蓉平:“幸福成都”14连冠 超越荣耀的城市符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蓉平:“幸福成都”14连冠 超越荣耀的城市符号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2022-12-22 20:30

  一如过往的每一个年终岁末,成都再度捧回了“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

  比起这个分量十足的奖项,14年不间断排名第一,或许早已超越荣誉本身。时间的沉淀中,成都的“幸福”已变成具有深厚文化涵义的城市符号,渗入城市的肌底——它已隐于城市边角,融于一街一巷;它已成为一种习惯,长于你我之间。

  成都之于幸福,更丰盈、更饱满、更纵深,在时间的刻度上,更在生活生产在每一个时刻。幸福之于成都,不只是概括城市形象的形容词,还是激发城市动能的动词,更是给人安全感、获得感的名词。

  幸福,是一种更高阶、更独特的成都追求。

  不止步于眼前的成就,始终看向更宏大、更高远的前方,这是成都幸福的核心竞争力。冠之以“成都”的幸福,既是由公园城市向公园城市示范区迈进的行动,也是由文明城市向文明典范城市进阶的目标。

  宏观上的追求,指向具体的措施,那是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作出具体行动部署,推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也是在出台“创城十条”后,出台《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以此统筹布局、协同实施,切实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到纲举目张,并在全市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文明茶馆大家谈”活动。

  微观上的呈现,指向生活的细节,那是正在上演的城市图景。冬日暖阳下,金黄的银杏叶点染了一城色调,兴隆湖边掠过的水鸟激活一城生机,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携老带幼,文明以待,享受惬意人生,让成都幸福具象于人们的言行举止。

  幸福,是一种更勇毅、更奋发的成都精神。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历史时刻,这是成都幸福的不竭动能。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超大城市现代治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等新任务、新挑战,成都聚焦“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等重大部署,集中精力做好一系列稳当前、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要事,推动城市发展行稳致远。

  面临高温、限电、地震、疫情等多重复杂考验,成都全力克服困难挑战,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乒乓盛宴,得到国际乒联、参赛各方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盛夏时节,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双流正式动工,并于9月获选为2022年“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绿色发展示范案例”;秋冬之交,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在成都揭牌,成都4家天府实验室正式“组团出道”,天府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进入新阶段;年终岁末,首批组团“出海”的成都企业代表,到达首日就拿下合计价值1200万欧元的意向订单。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每一次全力以赴,都离幸福近一点;每一项成绩的获得,都是成都精神的再现。

  幸福,是一种更精致、更细腻的成都美学。

  让极致的更极致,让温暖的更温暖,这是成都幸福的动人之处。这里将人的发展、人的需求和人的感受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让日常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更是一种城市艺术,具有审美情趣。

  年初,成都提出“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构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显而易见的,是大大小小公园里遍布着各种儿童艺术中心、儿童游乐场等等;不易察觉但更弥足珍贵的,是将孩子视为城市的主人翁,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少年儿童视角,接纳孩子们的公交站台改造提案,还为孩子们打造观鸟的“鸟岛”。视线转向猛追湾畔的活水公园,在这里,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再次升级,成就了锦江边的第一个“无蚊公园”。这是城市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细,也是融入科技感的城市新美学范式。

  又如切中发展痛点的城市通勤。成都努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力图将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平均通勤时间缩短4分钟,不仅是为职住更加平衡适宜、出行更加便捷舒适,更为了通勤场景如诗如画,让市民“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充满美学意蕴。

  幸福,是一种更利他、更和谐的成都选择。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民初心是成都幸福的密码。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无论是疫情还是地震,无论是高温还是限电,成都人都以主动之姿,扛起了一座城市的春夏秋冬。那是暴雨下为医护人员撑起的伞,是烈日下为防疫人员送去的三餐冷饮,是缺药时期小区里越来越多的“共享药箱”;也是三环路上货车起火后,一群成都人用灭火器、湿毛巾、扳手灭火救人,是在火锅店门口为户外工作者和路人免费提供的越来越多的冰水;更是相关部门在应急情况下做好慢性病患者、危急重症患者、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还是为满足市民新冠就医咨询需求,开通新冠就医咨询线上服务,是政府将便民核酸采样方舱转换成的便民发热诊疗服务站等。

  为民所想,解民之忧;民呼政应,政通人和。幸福就是我们和城市一起成就梦想,是人和人对彼此的爱与牵挂,是此时此刻抵达你我心底的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

  一年一度,成都再次捧起“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荣誉。请看,这里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请听,这里是人人向往的理想之城;请品,这就是“成都幸福”!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