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个长江上游古镇的绿色“变形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一个长江上游古镇的绿色“变形记”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2-10-27 09:26

  一个长江上游古镇的绿色“变形记”

  宜宾市屏山县龙华古镇关闭1300多家土纸厂,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长江上游,宜宾市屏山县龙华古镇内,大小龙溪河千百年来穿城而过。对于这里的村民而言,过去10年可以被轻易划分为两段。

  前5年,伴随着全镇1300多家土纸厂内日夜轰鸣的机器声,以及泛着白沫的河水,家家户户在纸厂随时会被取缔的忐忑中,多产一天算一天。

  后5年,“靴子”落地。2017年上半年,1300多家土纸厂说关就关,百年流传的落后产业在青山绿水前退步,换个活法,成为摆在全镇人面前最紧迫的事。

  当然,这也是热闹的5年。曾经晾晒纸张的作坊被推平,大家试过种藕、养鱼、栽树,摸索着寻找新的支柱产业。慢慢的,屏山县全县脱贫了,清澈的河水回来了,龙华镇入选“四川最美古村镇”。

  绿水长流

  Ⅱ类水比例

  从8.3%增加到83.3%

  龙华镇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大小龙溪河流经此地进入岷江,再由宜宾三江口汇入长江。

  10月,龙华镇党委委员刘焘忙着走村入户,为全镇的茶叶提质奔走,一如当年和伙伴上门宣传关闭土纸厂一样。

  “只是这次不会再被赶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骑着电动车,刘焘提高了声调。

  路过河边时,看见宜宾市屏山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做检查,刘焘停下车。

  “马上到汛期了,水质有起伏。”忙着采样的曾晖跟刘焘招呼道。作为宜宾市屏山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在曾晖看来,眼前的这条河就是龙华镇环境改善的最好体现,“关土纸厂前,这里的水质波动较大,出现了超地表水Ⅲ类水质现象,现在达到Ⅱ类水质比例明显增加。”

  从数据上看,在龙华镇,同一条河,5年内达到Ⅱ类水的比例已从8.3%增长到83.3%。

  “刚刚还在河里看到了鱼,哪像之前河水黑黄黑黄,臭烘烘的。”刘焘话落,风吹动竹林瑟瑟作响。

  龙华古镇,处处是竹林。

  曾经,人们从山上背回竹子,在石灰池里泡上两三个月,然后打成浆做成纸。两万余人的镇上,散落着大大小小1300多家土纸厂,泡竹子的废水随时都在从各家纸厂大大小小的池子里直接排入河里,再流入长江。

  那时的龙华镇是出了名的富裕镇,造纸的年产值能到1.5亿元。这让村民们顾不上弥漫在空气中酸酸的味道,还有河水上翻腾的泡沫和死去的鱼虾。

  但同时,这里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上游意识,在这里变得更加具象。

  2011年开始,从宜宾市到屏山县,开始推动取缔土纸厂,实现转型发展。

  “特别难。”刘焘记得,当时屏山县共有1396家土纸厂,龙华镇就占了1350家。在他看来,正是在长江大保护的推动中,取缔土纸厂的行动在加速。

  从2016年11月开始,宜宾市和屏山县两级党委政府下决心关停土法造纸厂,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关停户转型发展。

  “100多天,我们全镇1300多家土纸厂全关了。”刘焘感叹道。

  换个活法

  发展绿色产业

  生态保护深入人心

  2017年4月前,屏山县全面完成了1396家土纸厂的关闭工作。

  “整个镇子突然就安静了。”刘焘记得,以前镇上的一场赶集能交易80头猪,关闭纸厂后,这个数量减少了一半,“消费下降很多,比如卖水果的,最初镇上有五六家,很快就关得只剩一两家了。”

  转型阵痛下,村民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慢慢地,古镇里看得见的是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改变,看不见的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觉醒。

  “我最初想的是养猪养牛。”昔日贫困户刘永珍的家在河边,她是最早一批关闭土纸厂的村民。尽管彼时最直接的思路就是畜禽养殖,但这个念头很快就因为产生的污染作罢。最终她选择了淡水养殖,“鱼儿养在水里,不会污染。”结果第一年,花20多万元买回来的200多条娃娃鱼一夜之间全部染病,她因此3天没吃下饭,每天忍着眼泪,颤抖着给唯一存活的那条娃娃鱼擦药,“它的脚全烂了,软软的一坨。”

  更多的是集体摸索。在龙华镇人民村,村委会副主任成乾贵印象深刻,村里曾经想着靠水吃水,便组织村民一起种藕,但从采摘到销售都毫无头绪,最终以失败告终。

  “我们找了很多路子。”刘焘从不避讳谈及这些“弯路”,种中药材,周期太长、种植难度大,无法成规模;去周边县市学竹编,村民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冷水鱼养殖成本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路都是慢慢找出来的,但这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大,成为所有人最先考虑的问题。

  “我们种植无公害茶叶,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叫停。”村民余强的右手臂上有一道10多厘米长的疤,那是造纸时受的伤。彼时他草草包扎了一下就继续围着机器转,只要机器转起来,就有钱。

  关闭纸厂后,余强家欠下债务,他们开始种茶。尽管第一笔收入只有几百元,但这笔几乎不算盈利的收入对他而言很珍贵,意味着找到了新的方向。

  如今,刘永珍早已脱贫致富,成为大家口中的“娃娃鱼”阿姨、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靠着淡水养殖,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

  余强家的年收入也保持了这个水平,今年,他扩大了茶厂规模。而整个龙华镇已发展起茶叶4万余亩,预计今年镇内产干茶2800吨,产值1.5亿元以上。

  新的奔头

  村里有了“鸟导游”

  “靠山吃山”有了新说法

  是什么时候大家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关闭土纸厂这件事?

  刘焘很难说出具体的节点,或许是河水重新变清,孩子们有了抓鱼捉虾的地方,也或许是新的出路慢慢走上了正轨,大家有了新的奔头,但终归,属于龙华镇的故事有了新的讲述。

  关停土法造纸厂不到3年,龙华镇鱼孔村里,鸟儿又多了,包括四川山鹧鸪——这种中国特有、主要分布在屏山及周边的世界级濒危鸟类。

  “以前,在竹林砍伐、土法造纸等人为因素干扰下,山鹧鸪数量稀少。”刘焘说,为此,这里获批了全国首个以保护四川山鹧鸪等雉科鸟类为主的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今,村民们正享受着青山绿水带来的“生态效应”。在关闭土纸厂后,随着观鸟人不断被吸引而至,龙华镇鱼孔村村民史兴礼成为了“鸟导游”,靠着带路和销售农产品,一年的副业收入超过5万元。

  “这也是我们靠山吃山的新说法。”刘焘感触很深。眼下,在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的指导下,鱼孔村将观鸟产业列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

  同时,龙华镇利用政策扶持,建起造纸竹原料宰料场,采取保底价收购村民的竹原料,解决农户竹料销售难的问题。发展食用笋产业,全镇食用笋年产值约3000万元。还有猕猴桃、羊肚菌栽培、高山蔬菜、水产养殖、林下生态鸡养殖等新兴示范项目,绿水青山间,一片欣欣向荣。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对全镇4万亩茶叶的提质增效工作。

  余强一直记得,在浙江“取经”时,得知当地一亩精品茶叶的产值能达到上万元时自己流露出的羡慕,“这是我们的新目标。”

  说这话时,小镇的一河清水正汩汩汇入长江。这里的人们都坚定相信,家乡的未来将越来越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李佳雨 肖洋 杜卓滨 梁家旗 伍雪梅 摄影报道

  (华西都市报)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