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川成都:天府粮仓丰收有“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四川成都:天府粮仓丰收有“道”

来源:光明网2022-09-09 17:37

  走进四川成都邛崃固驿街道仁寿社区,眼前的稻田接连成片,田里的早稻饱满,稻香扑鼻。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早稻生产效率,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

  “自8月中旬起,我们就陆续开始收割水稻了。今年种了大概有300亩,预计每亩能收1400斤。”种植户黄亚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成都,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力,实现天府粮仓丰收有“道”,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育种,端稳中国饭碗

  据了解,2021年成都粮食播种面积572.8万亩(含复种),增加4.3万亩,增长0.8%;粮食产量230.6万吨,增加2.7万吨,增长1.2%,实现了粮食面积和产量“两连增”。

  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种业这块关键“芯片”。为实施种业强市战略,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制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系统梳理种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动态更新现代种业产业图谱,建成标准化水稻、小麦、玉米制种基地10万亩,市域内杂交水稻和玉米制种产量约650万公斤,农作物高端种业产值达65亿元。

  同时,成都市加大现代种业招商引智力度,在谈现代种业类项目21个,新签约现代种业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4亿元;提速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一库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台建设。

  以“良种”夯实“天府粮仓”底气,成都持续发力。聚焦优质粮油发展需求,成都市与中国农科院共建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入驻科研团队20余支,创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成功争取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永久落户成都。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藏粮“智慧田”,天府粮仓迎丰收

  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只需要操作手机和电脑系统,就可以实现“坐在办公室种田”的梦想。

四川成都:天府粮仓丰收有“道”

  “我们所在的位置地处天府农博园核心区,根据管理需要,我们将3000亩大田划分成了79个地块,并安装了一百多个智能设备。”天府农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天府农博园为代表,成都针对大田作物生产管理的各环节,依托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智能执行的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有效探索了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在成都,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让粮食生产更智能的案例比比皆是:崇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植保机、大型喷雾机、大田北斗系统的插秧机广泛运用,让粮食从种植到养护更精准,更智能;大邑县在规模化种植的农田里装上了物联网探头,农户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农作物的长势……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还在以水稻、小麦为主的平坝地区,全面推广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机烘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促进专业化社会服务。

  金秋九月,天府大地田野里翻起金色的稻浪,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文:廖慧 谭维维 新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自贡:非遗贺新春 点亮中国灯

  • 给动车“体检” 保春运安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