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艺术写在天府大地上——读王国平《积健为雄致千里》丨西岭雪·品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把艺术写在天府大地上——读王国平《积健为雄致千里》丨西岭雪·品读

来源:川观新闻2022-09-08 20:31

  杨献平

  近读王国平的长篇纪实文学《积健为雄致千里——把艺术写在天府大地上的黄礼雄》,从墨韵流淌的字里行间,从丹青洇染的砚旁纸上,我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在岷山蜀水间辛勤耕耘的身影,听到了他务实践行的足音。30多年来,黄礼雄立足天府大地,用书画艺术讲好四川故事,展示生动立体的大美巴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跃然纸上。

  无论在哪个时代,艺术总是不断印证和统摄人们的心灵以及对于现实与精神的种种要求和情感表达角度。王国平的文字中,既有黄礼雄的艺术人生,又有他的家园情怀。

  黄礼雄起于营山,立于都江堰,成于成都,影响至全国甚至海外,这一路的艰辛,当然不足与外人道。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寂寞,都是一个人的青灯古卷与筚路蓝缕,也都是独自的星月照耀与寂寞长旅。看黄礼雄早年发表于《考试报》《自学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上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是那么的笔意骏行,气韵浩然。写意之间,似有钟鼎雷鸣之声;起承转合之际,隐隐有龙蛇飞动之象,有一种贯穿古今的气息,它既可以勾勒出一种文化绵延不休的韵致与精神,也携带着在不同时期流变的蛛丝马迹与云卷云舒。

  黄礼雄明白,艺术中要见天地,见众生,见人心。要有人间的烟火气和生命的体温。所以,他的作品中,有诸多细微和宏大的体现。细心的读者和观者,可以从中详加领略和感受。所谓的创作者和艺术家,是要和周边的同行同频共振,不断汲取、扬弃、改造和创新的。黄礼雄不仅精研艺术,不断觉悟和上进,使得他的书画创作,在日积月累之中逼近一流,也在自我的磨炼与提升中,自觉发展创新。如他的“飞白书”“行草”“隶书”以及境界高远的国画作品等。

  黄礼雄常常感慨,自幸生于四川。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似画、生活如诗……天府大地上,处处都是艺术的源泉,处处都有迸发的灵感,处处都是展开的画卷。

  他常常在创作的间隙反复思考:如果仅仅是把书法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是一种小我的人生价值体现。而他却总是把自己置于大文化的视野来思考人生,践行艺术、奉献社会。如何用艺术来践行“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如何把艺术写在天府大地上,让它像春水一样流淌,让它像禾苗一样生长,让它像百鸟一样歌唱,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乐在自己小天地里的艺术家。只有解脱自我束缚,向着更大的舞台与世界张开翅膀,超拔自我,进而惠及众人,才是艺术的伟大和不朽所在。他深知,“分则力弱,合则力强”,工作上如此,艺术上亦不例外。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个人创作始终只是一种风格,一家之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艺术的花园里,期待更多的姹紫嫣红来绽放和绚烂,巴蜀的山水间,盼望更多的书画妙手来描摹与书写。黄礼雄说:“要书写天府大地上最美的华章,需要众人的合力。”

  于是,从1990年代开始,黄礼雄开始书画策展工作。多年来,他广邀崔如琢、沈鹏、刘大为、雷正民、何家英、史国良、范迪安、宋鸣、邓子芳、郐振明、李铎、邹德忠、欧阳中石、张飚、尹毅、舒乙、袁伟、刘一正、易洪斌、柴京津、方楚雄、鲁晓波、张立辰、杨飞云等大家来川写生创作,并先后策划了“百帝杯”全国书画展、“中国二郎山杯”全国百名画家采风展、“艺术中国”全国著名书画家来川采风提名展、“成都国际桃花节”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彩绘中国”当代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成都梨花节书画名家梨花主题展、成都葡萄节中国画名家葡萄主题展、“锦绣四川”巴蜀画派名家名作学术邀请展、成都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采风展等展览40余次。他策划的每次活动的展厅,都是天府文化的“会客厅”。

  通过展览,一批批享誉全国的书画名家走进了四川,与四川的山水和历史对话,与四川的艺术家对话,搭建了艺术交流的桥梁;一批批海内外高质量的书画佳构留在了四川,丰厚了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内涵;同时,一批批优秀的四川画家从这些展览中走出了四川,走向了更广的天地。

  今天,当我们回顾近30年来中国书画的发展历程,我们既要感谢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带来的文艺繁荣,也要感谢一大批天府文化的挖掘者、守护者和传播者的不懈努力。这其中,就有黄礼雄为之贡献的艺术力量。

  在艺海徜徉多年,沉浸艺术越深,黄礼雄的体悟越多。

  他认为,天府文化,不仅仅是书画的平面呈现,还应该有更加立体、生动与鲜活的表达。于是,他开始探索与尝试,把天府文化从画案上、书本中、卷轴里搬下来,搬到大地上、搬到田野里、搬到山水中、搬到人间烟火里的大美四川……

  随后,他先后执行了玉垒阁、天府源老茶馆、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龙泉山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四川省森林公园“四化”建设等四川最富盛名的文化地标的艺术设计与文化提升工程,让它们更有巴蜀文明的基因与天府文化的味道,让蓬勃发展的四川文旅产业有了新面貌、新风采和新内涵。

  如今,这些饱含天府元素的、美好的、立体的、生动的风景和事物就像“蜀”字中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正介入人们的生活,融进人们的血液,植入人们的灵魂,成为中国魅力、中国气质、中国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国平以近身的观察、多年的交往和诗意的笔触完成了这一取材独到的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创作成就和艺术理想,读来令人感动。此时,透过文字的行间距,我仿佛看见了黄礼雄正行色匆匆地奔走在天府大地上,以山为脊,以河为脉,飞针走线,编织最美的锦绣。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