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这座自然博物馆,如何让藏品“复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这座自然博物馆,如何让藏品“复活”?

来源:四川日报2022-08-30 11:37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夜色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化石、野兽标本纷纷“复活”……某种程度上,即将开馆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也在实现同样的图景。

  “复活”的缤纷生命

  一步入博物馆大厅,就看到几只“翼龙”俯冲而下:这是一个信号,提醒来客,远古的画卷马上要徐徐展开。  乘坐直升电梯踏入博物馆二楼,拐进“龙行川渝”展厅,一抬头,合川马门溪龙骨架化石正伸长着脖颈——几乎占身体总长度一半的脖子,是它最显著的特征。长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只是看一眼,这尊“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就以强势的姿态夺取了人们的眼球。

  生活在亿年前的“地球霸主”,要让它以最真实的样貌重新“复活”于人类视野中,不是一件易事。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在1957年发现时,并没有发现头骨和前肢骨骼。”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自然博物馆筹建组常务副组长欧阳辉介绍,1965年初次装架时,由于对此类恐龙的认识有限,它的研究者不得不用“梁龙”头骨的模型来代替。直到2000年左右,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才借助欧阳辉等新发现的马门溪龙头骨化石,给合川马门溪龙换上了正确的头骨。

  如今,在这座新博物馆里,人们将见到还原度更高的合川马门溪龙。202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织科技人员对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进行了“体检”,“根据新的研究认识,我们为合川马门溪龙复原骨架增加了尾椎数目。”

  博物馆内,还有更多“起死回生”的生物。踏入“缤纷生命”展厅,仿佛置身于自然生境:湿地、森林、高原……浓缩在了这个不大的空间之中。青头潜鸭、小熊猫、雪豹……众多的动物标本在这里,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廊梯旁一只瞪着双眼的婆罗洲猩猩,是工作人员刘诗洋个人最“看重”的标本。这只满身红毛的猩猩,生前曾是成都动物园中的“明星”,在很多成都80后、90后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童年记忆。

  科技助力“沉浸式”体验

  从“龙行川渝”展厅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下走过,出了门,对面就是“恐龙揭秘”展厅。在那里,还有一只更加逼真的合川马门溪龙——按1:1比例制作的复原塑像。

  与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相比,这尊塑像“有血有肉”。为了增强参观者的互动体验,前面还设置了触摸屏,为观众提供更多细节知识。观众甚至可以通过测量腿骨的长度,利用数据算法称量出马门溪龙的体重;再通过按下按钮,为这个巨大的植食性恐龙“投食”。

  像这样的博物馆“黑科技”,在这里随处可见。比如,猛犸象骨架前,就设置了AR体验屏,观众通过点击屏幕上的骨架造像,可以实时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信息,通过转动AR显示屏,摄像头就会扫描骨架,观看动物复原后的三维模型,并与展厅中陈列的骨架进行现场比对。

  除此之外,博物馆开放后,还有环幕影院、4D影院等,让参观者能够“足不出户”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奇。

  记者探访发现,一件件藏品并没有“躲”进玻璃展柜中,都好似“复活”了一般。未来,这座博物馆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索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

  • 青春季 毕业礼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