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向“典范” 成都全面激活“文明细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走向“典范” 成都全面激活“文明细胞”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2022-08-22 20:16

  今年,是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一年,成都的“创城”举措持续上新。

  成都金牛区推出“曹家象”文明宣传系列情景短剧,“曹家象”作为文明劝导员的形象正式上线。

  作为文明宣传“课代表”,成都高新区的“石小羊”也已亮相传播文明知识,倡导践行文明礼仪。

  成都武侯区率先推出“文明收银条”+“文明扇”+“文明宣传海报”的“3+”模式,把文明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作为拥有全国文明城市“五次蝉联”基因的城市,成都致力于将“日用而不觉”的文明因子持续渗入城市肌理,强调于细微之处显大德,于细节之中见文明。

走向“典范” 成都全面激活“文明细胞”

  ▲成都一景

  强意识:开局就需冲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当下,在连续五届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基础上,成都欲再接再厉、乘势而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去年10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成都开班,其近年来的创建工作、城市治理能力被认为是为中西部地区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从路径来看,成都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既上接“天线”,也下接“地气”。

  在这里,有全国首个线下沉浸式学习强国主题街区,以“学习强国”为IP,构筑1500平方“学习之家”、3000平方“文明实践广场”和900平方“文明学苑”,将“学习强国”APP从线上落地到线下。

  同时,成都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价值取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如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迎来重要升级之际,成都如何应对这场“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综合类评比?

  去年召开的成都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事关成都发展大局、事关市民切身利益,要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理念,拿出“首战就是决战、开局就需冲刺”的决心定力,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标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典范、市民幸福生活新榜样、城市现代治理新表率,实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民文明素养同步提升。

走向“典范” 成都全面激活“文明细胞”

  ▲“文明我晓得”知识竞赛

  强目标:激活“文明细胞”

  近年来,成都把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幸福样本的重要举措。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成都榜样”,建设诚信社会,共同塑造“开明开放、创新创造”的城市品格,积极涵育“奋斗幸福、达观友善”的人文特质。

  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一年,成都力道很大。

  先是出台“创城十条”,配套出台《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由此形成一“纲”一“目”,以“双文件”统筹布局、协同实施,切实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做到纲举目张。

  在“文明细胞”梯次培育上,成都定下时间表和任务书。即制定县级文明城市联合培育计划,力争2023年所有县(市)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全市50%的村镇、65%以上的机关单位跻身市级及以上文明先进行列,全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作为文明实践阵地的延伸之举,成都提出,要升级打造“文明里”公园,建强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之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阵地。

  此外,成都还立下目标:力争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00万、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5万支、公共场所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这就意味着,每5个成都常住人口就有1位志愿者。

  在城市文明的“肌理”上,成都激活“文明细胞”的方式更具纵深感。

走向“典范” 成都全面激活“文明细胞”

  ▲“文明茶馆大家谈”第七期活动在天府新区举办

  强创新:“蓉式举措”上线

  从“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这一工作理念可以看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是手段,其目的是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的高水平改善,以及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效能提升。

  这一理念指导之下,诸多“小切口”开辟出成都走向“典范”的大格局。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系列优势,夯实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底部支撑,成都日前发布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社区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社区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社区微更新、社区治理补短、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文明倡导四大专项行动,充分调动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和社会支持,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在城乡社区落地见效。

  茶铺是成都文化的代表,也是成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大最明显标志。为更好地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成都在全市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文明茶馆大家谈”活动。围绕一系列市民不文明行为现象,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讨论。由此,在成都的小茶馆和一杯盖碗三花茶里,便包含了大民生、蕴藏了大智慧、汇聚了大能量。

  城市文明的进程里,总有一些故事值得被书写,总有一些名字值得被铭记。在成都,“创城”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也是一大亮点。

  为切实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助力,成都常态化开展“平凡之善”“文明先锋”“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温暖成都”鲜明标识更亮丽。

  日前,成都还为遴选出的文明公益大使、市民观察员、市民监督员成员发出聘书。这三类人群将带动更多市民支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事实上,除了三类人群的发力,更多成都人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8月初,成都“六勇士”合力制伏欲持刀伤人的男子,“铲子哥”、“牌子哥”等人的举动令人感动,相关事件受到各大媒体先后转载,引发全网关注。

  今年6月,成都三环路上一辆货车撞击电线杆后起火,紧要时刻,经过车辆纷纷停到路边,十多名“无名英雄”挺身而出,成功将被困司机救了出来。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向“典范”进阶之路,成都需要全城之力,也需全民之智,才能迈向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峰”。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