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产量全国第二,四川这种水果为啥不出名?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 正文

年产量全国第二,四川这种水果为啥不出名?

来源:四川日报2022-04-29 15:3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临近“五一”,蓝莓种植户刘谦更忙了。采购包装物料、招收采摘工人、对接经销商……在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龙冠社区的农场里,刘谦种植的200亩蓝莓即将成熟,采收季节会一直持续到6月底,今年收成如何,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起着决定作用。

  蓝莓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树种,是继草莓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早在十多年前,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开始探索蓝莓种植,四川的蓝莓地图,则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延展。

  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达到99.6万亩,同比增长10.1%,总产量34.72万吨,鲜果产量23.47万吨,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四川蓝莓也做到年产量5万吨、种植面积近10.5万亩,分别排名全国第二和第四位。

  国产蓝莓以鲜果销售为主,根据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四川蓝莓鲜果占全国蓝莓产量约60%。但纵观全国蓝莓鲜果市场,四川产区却难以叫响名号,原因何在?

  市场端

  上市期短暂,集中在高峰期

  彭州蒙阳水果批发市场,是成都最大的水果集散地。每年,从这里运到四川各地的蓝莓鲜果大约10万件(每件12盒,含净果3斤)。

  “来得快,去得快。”在蒙阳市场里做了十多年蓝莓批发生意的刘丹,用了六个字形容四川本地蓝莓销售市场。

  每年,四川市场的国产蓝莓,销售期可以从春节开始,5至7月达到高峰,到9月基本下市,其他月份则被进口蓝莓占据。“在国产蓝莓销售期中,四川蓝莓5月初上市,6月底陆续结束,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其他时间的鲜果蓝莓主要来自云南产地和辽宁产地。”刘丹说,即便在这一个多月的销售季中,市场里的蓝莓也只有一半是本地货。

  “每10颗蓝莓有7颗来自云南”,前段时间的一则微博热搜,不难看出全国蓝莓鲜果市场中云南产区的地位。

年产量全国第二,四川这种水果为啥不出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蓝莓产自云南 阚莹莹 摄

  2021年,云南全省蓝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量约4.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全国第6位。由于各产区栽培品种与生产目的不同,鲜果比例差异较大。云南产区的4.5万吨蓝莓,几乎全为鲜果产出。并且,由于气候地理优势,云南蓝莓几乎实现了蓝莓周年供应,采收期可以从每年的11月初,持续到第二年的7月。

  上市高峰期集中,也大大降低了四川蓝莓的市场价格。春节期间,云南大棚产区的蓝莓可以卖到每件200多元,而5月份的四川蓝莓,价格只有每件五六十元到一百元不等。

  种植端

  品质标准化程度低,难享品牌附加值

  “相较于其他水果,蓝莓是一个用品牌说话的水果单品。”刘谦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佳沃、怡颗莓等水果品牌不断扩大国产蓝莓市场版图。2013年佳沃品牌成立之初,就将蓝莓作为主打品牌,在当时蓝莓还是较为小众的水果单品时,通过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随后怡颗梅等品牌的陆续入场,让蓝莓逐渐在市场中成为一个用品牌说话的水果单品。

年产量全国第二,四川这种水果为啥不出名?

  刘谦的农场中达到标准的蓝莓,将统一为佳沃供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品牌入场蓝莓市场的同时,四川蓝莓却很难成为这些品牌在跑马圈地中的优先选项。背后的原因,则指向四川种植技术的短板。

  2009年,杨超开始在大邑县新场镇种植蓝莓,算得上是全省第一批蓝莓种植户。“那时候没有任何种植技术,什么品种好更不知道,只靠自己摸索。”杨超说,由于品种和技术的原因,最开始,他种出来的蓝莓亩产量只有500斤左右,甜度低、口感差。通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亩产量能达到1500斤,终于达到了向佳沃供货的标准。

  但能够“入场”的依旧是少数。随着越来越多种植户加入蓝莓种植行业,像十多年前的杨超一样的缺乏技术的“新手”也越来越多。“一些种植户一个园子里种了十多个品种,技术也跟不上,很难实现精品化种植,更谈不上标准化。”刘谦说。最终,这部分蓝莓大都以观光采摘、地方小商贩采购和电商等方式销售出去。

  同样拿到向佳沃供货资格的刘谦说,他所在的基地已经配备了分拣、包装、预冷、冷链设施。“除了鲜果本身要达到一定标准之外,佳沃还需要评估基地生产能力,例如基地环境、分选包装能力、运输冷链评估等等。”他说。

  产业链

  各个环节尚需完善

  “四川蓝莓鲜果比率为60%,能否占领鲜果市场直接检验了优势品种、优势产区、优势品质、优势价格。”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小军说。

  纵观整个四川产区的产业链,蓝莓这个小浆果还要很多环节等待完善。

  在品种上,我国蓝莓栽培起步晚,数据统计,目前生产上主栽的蓝莓品种均从国外引入,美国品种占90%以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培育的蓝莓新品种超过85%申请了专利保护。这极大地限制我国蓝莓新品种的引进和使用,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董顺文告诉记者。

年产量全国第二,四川这种水果为啥不出名?

  在刘谦的农场中,蓝莓即将大量成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好在,四川省野生蓝莓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拥有野生越橘属品种23个,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这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蓝莓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在种植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蓝莓产地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但四川具有气候优势的产区还有很多。例如攀枝花、西昌等光热资源、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发展早熟蓝莓,甘孜州、阿坝州海拔高,光照丰富,可以发展晚熟蓝莓。这样就可以实现错峰上市。”刘谦说。

  近年来,凉山州、巴中市等地开始规模化发展蓝莓种植。“我们发现一些基地在选址、品种选择上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种植效益不高,甚至是种植失败。”董顺文说。

  对此,2020年,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DB51/T 2710—2020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为新建蓝莓园和旧园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

  在加工环节,四川蓝莓产业同样发展薄弱,“在全国统计的上千个产品中,四川蓝莓加工产品只有15个,深加工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蓝莓经过初加工以鲜果的形式出售,少数采用冷藏或冷冻保存,用于加工成果汁、果干、果酱、果酒、乳制品等初级产品出售。”董顺文说。

  面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像刘谦这样的种植户已经在寻求改变。董顺文说:“我们正在筹备建立全省的蓝莓种植联盟,以智能化为手段,在四川建设更多规模化、标准化果园。在加工方面,产自四川的蓝莓酒、蓝莓冻果等加工品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不错的表现。”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