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4月27日电(记者胥冰洁)4月25日,攀枝花零碳村庄试点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仁和区混撒拉村和米易县龙华村成为首批试点村。
继“钒钛”“阳光”之后,攀枝花将“清洁能源”作为全市发展的“第三篇文章”,坚持“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首批试点的两个村庄都以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但在项目建设上各有特色。据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殷俊兴介绍,混撒拉村零碳村庄试点项目以农村居民新型生产生活需要为根本前提,从“绿色可持续能源、绿色宜居人居环境、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三大体系入手,对人居环境、生态景观工程、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进行多维度绿色新建和改造。
计划投资5000万元,实施4大板块13个零碳村庄建设项目,包括改建零碳餐吧,农房屋顶光伏、光伏活力广场、水光公园零碳民宿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据初步估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50吨,每年光伏设施发电可达260万度(相当于燃烧800吨标准煤发电量),光伏设施收益156万元/年。
龙华村则将围绕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用能结构优化,探索建设零碳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海绵系统、低碳智慧农业等内容,充分挖掘“生态、活力、智慧”三大要素。预计总投资达3777万元,其中近期示范项目建设投资1516万元,完成包括乡村零碳艺术场、乡村零碳生活体验区、零碳公园、河道入口生态化改造、乡村绿色民居示范区、生态智慧农业示范区、炭化机资源化处理生产垃圾工程等9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全村绿色能源零碳供给。据初步估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光伏设施发电可达316万度,节约标煤约1050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50吨。
混撒拉村、龙华村零碳村庄试点项目预计今年九月底前试点项目全面完工,届时将开启攀枝花农村路径实现双碳目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