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在公园城市基底上绘就城市幸福蓝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在公园城市基底上绘就城市幸福蓝图

来源:光明网2022-03-18 14:13

  3月来,随着成都天气不断升温,“成都人本质是向日葵”、“在成都遇到啥最兴奋”、“成都周末遇上好天气”等展现成都人幸福生活的相关话题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榜,而成都人幸福感升温的背后,正是公园城市建设散发出的活力。

  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出炉,围绕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定位和目标,《总体方案》主要实施四项任务举措,包括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

  而成都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果,具备进一步深化示范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绿色颜值”提升成都幸福维度

  在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方面,《总体方案》着眼构建城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公园体系、生态系统、环境品质、风貌形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案例。

  走进四川省崇州市江源街道唐兴社区滨河公园,草坪、凉亭、栈道、步道错落有致,小朋友在草坪上肆意追逐,老年人在凉亭里下象棋,年轻人在帐篷里欢声笑语,俨然一派和谐景象。

成都:在公园城市基底上绘就城市幸福蓝图 

图片来源:崇州市委宣传部

  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水塘。去年,江源街道对场镇改造工程启动。短短一年时间,3000平方米滨河广场、5500平方米共享湿地、3公里滨河绿道、500余米观景长廊、4000平方米草坪绿化、篮球场纷纷建成,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以前居民一到水塘就绕道走,现在一有空就跑到公园散步、锻炼,他们的笑声我们在居委会都听得到。”唐兴社区王勤感叹。

  一个个市民心向往之的公园开园迎客,一个个历史悠久的老公园、老街区换新颜,锦江公园、锦城公园、人民公园为市民休闲娱乐消费添砖加瓦.....目前,天府绿道体系已建成5188公里,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2134条,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环贯通。成都还有大大小小1100多个公园,与绿道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紧密连接。这张巨网如同不断生长的绿脉,扩充着成都平原的绿色版图,让成都越来越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让市民拥有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

  在成都,能感受幸福感的远不止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好生态也吸引着更多自然界的“伙伴”来此“安家”。

  虎年伊始,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野保中心监测团队于邛崃市南河发现成都地区较为罕见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脸鸭一只。此前,在成都地区仅有青龙湖等少数区域发现过花脸鸭。这次在邛崃再次发现花脸鸭,以及近些年白鹭、棕背田鸡、金鸻、猎隼等鸟类频现成都,都证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更让人惊喜的是,第六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结束后,成都观鸟协会发布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本次七个市州共调查记录水鸟52736只,其中,成都片区20025只,占比近一半,这是公园城市建设后的近年新高数据。

  “金边银角”蔓延成都幸福触角

  在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上,《总体方案》指出优化城市设计,传承“花重锦官城”意象,提高城市风貌整体性、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在通过合理优化城市闲置空间,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成都也做了不少探索。

  在成都成华区府青路三段高架桥附近,“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休闲运动”的场景正在城市流动。曾经硬化的水泥地,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休闲、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成华府青运动空间”。

成都:在公园城市基底上绘就城市幸福蓝图

图片来源:成华区委宣传部

  “将城市更多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可以让市民出家门就能锻炼。”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华区已呈现的57个“金角银边”点位,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植入运动、休憩、公园绿地等复合型功能,让城区颜值大幅提升。

  在成都青羊区西郊河沿岸附近,有一座由空置绿地改造的“WePark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不同于室外足球场,该足球公园为封闭式空间,占地总面积约900平方米。园内共三个足球练习场,能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运动、健身的需求。该足球公园自2019年开园以来,已吸引16万人参加足球体验。

  近年来,成都越来越多的公园、游园“上新”。特别的是,在居民区附近的桥下、游园、广场等空闲空间,通过植入场景、提质赋能后,这些“剩余空间”变成“金角银边”,让市民可以真正慢下脚步享受生活,收获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据了解,2021年成都共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200个,幸福的“触角”逐步蔓延开来。

  多元场景优化成都幸福体验

  在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方面,《总体方案》着眼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推动公共资源科学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为人民群众打造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园。当前成都,正通过对公园城市多元场景的植入优化群众的幸福体验。

  锦城湖畔,一家新潮的咖啡馆内,携电脑办公以及会议讨论的人群随处可见。据咖啡店店长介绍,由于咖啡店离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载体——天府长岛较近,在工作日很多年轻人会选择来店办公,有些公司的团队会议也会选择在此召开。

  “办公室办公有点儿压抑,咖啡厅的环境氛围更好,不仅让我工作的时候有热情,还让我能感觉到工作很幸福。”正在咖啡厅办公的青年创业者石女士笑着说。

成都:在公园城市基底上绘就城市幸福蓝图

图片来源:成华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成都在绿道中植入各种新兴业态,带动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环城生态公园植入各类体育、文化设施350余处,去公园休闲、运动、消费逐渐成为市民新的生活风尚。

  海内外272位艺术家参与,覆盖全球35个国家与地区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自开展以来,举办地天府艺术公园变成“打卡胜地”,民众与艺术开启“亲密互动”模式;社区邻里生活场景“锦城社区综合体”聚焦“一老一小一医”民生服务需求,聚合形成社区食堂、托幼、养老、文娱、诊疗、修补等多种功能的“15分钟社区公共生活服务圈”;公园生态游憩场景“夜游锦江”还原“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的盛景,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多元化的休闲与消费场景正让成都的幸福体验不断优化。

  随着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启动,成都首批启动建设未来公园社区25个,预计实施项目372个,投资总额2496亿元。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与传统社区相比,未来公园社区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高效、活力创新等特点,将构建未来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智慧应用、共建共治共享等场景。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推进,住在公园城市的幸福感将渗透在成都人的认知里和流淌在成都人的身体里。(文:谭维维 陈晨)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东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 防溺水 迎暑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