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自然教育:把课堂搬进森林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曾震宇]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自然教育:把课堂搬进森林

来源:四川日报2021-11-02 10:35

24小时热图
  • 六百岁的昆曲,今天怎样了?

  • @高考考生 这8个误区不要踩

  •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引游客

  •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加载更多

  原标题:把课堂搬进森林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大熊猫“芊芊”帮助一只准备爬树的幼仔。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沿着山路前行,随着指路牌上的数字变小,熊猫森林国际探索学校出现在眼前。这是位于四川荥经县的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里的一处自然教育营地。

  记者注意到,营地里有不同类型的木屋,有的背靠森林,有的靠近小溪,有的环抱古树。还有一个熊猫餐厅,用餐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听到潺潺流水声和清脆鸟鸣声……

  营地导师刘文学介绍,作为开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里的一所自然教育学校,这里的设计尽最大努力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通过各种“大熊猫保护”主题的活动设计让学员真正深入和探索森林,进而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达80.3%的荥经县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野外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全县48.7%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分布有野生大熊猫28只。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具有大熊猫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有助于促进公众形成珍爱自然、保护大熊猫的意识与行为,推动公民生态道德建设。

  四川省《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四川幼儿园、中小学自然教育参与度达90%,自然教育市民认知度达到80%。

  在都江堰市,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依托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瓦子坪宣教中心,设计了11条自然教育“线路”,基本涵盖动植物科普、野外观鸟、自然体验等功能。

  都江堰管护总站虹口站站长刘波曾多年巡山护林,如今成为自然教育导师。他认为,野外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带领孩子们上课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飞虹社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的入口社区。一听到保护站要开设自然教育课,社区居民王贤祥第一时间给13岁的孙子和10岁的孙女报了名。“我们从小在山里长大,野花野草多少认识一些,但他们这一代接触大自然少了,基本都不认识。”王贤祥说,希望孩子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传承下去。

  “飞虹社区的很多居民都是护林员,他们有着丰富的野外经验和知识储备。下一步,我们将把他们培训成自然教育导师,既能带动大家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又让他们增加一份收入。”刘波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