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 正文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来源:澎湃新闻2021-08-31 12: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8月22日下午至23日凌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三岩龙乡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22日20点48分许,该乡境内绒古沟、桔迟沟、药药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幸运的是沟道周围275人全部平安。

  这是自今年6月15日起,三岩龙乡先后发生的第四起泥石流灾害。四起泥石流过程中无一人伤亡,这一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8月30日,中国气象局复盘揭秘了这场与天灾“抢时间”的“生死时速”是如何发生的:气象部门预报预警及时,当地地灾监测群防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基层工作人员响应积极,群众防灾意识显著提升等等这些共同筑起一道坚固防线。正因如此,一连四次暴雨泥石流灾害,他们才能全部“抢跑成功”。

  撤离前3小时:两份气象预警先后发出

  灾害难道来得不急、不猛烈?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岩龙乡,亲历者回忆说:“泥石流来势凶得很,感觉地在动,山也在摇。一眨眼间家门前的路一下子没了,要不是跑得快肯定就糟了。”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发生泥石流之后。图片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8月22日17时,九龙县气象台预报员捕捉到县域上空出现了较强雷达回波且存在明显电荷活动,这意味着短时间内会有强降雨。

  短时强降雨突发性强、来势猛,降水时间集中,九龙需留意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九龙县气象台会商后于当日17时06分和17时09分相继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相关部门收到气象预警后,开展紧急部署,安排人员提前待命,随时观察雨情影响,准备撤离群众。

  撤离前2小时:雨开始下,随时准备撤离

  8月22日19时许,九龙县开始下雨,三岩龙乡党委书记苏开春心里绷着的弦更紧了,他深知雨情就是“战斗”的信号。

  19时39分,县气象局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向防汛办等相关部门和各村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发送“暴雨黄色预警”短信。三岩龙乡防汛办值班人员陈江蛟得知情况后,立即告知地质灾害观测人员,要求务必加强监测,随时汇报情况。

  陈江蛟说:“今年春天,三岩龙乡曾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灾后土质相对松散,被暴雨冲刷后,触发泥石流的条件比一般泥石流要容易得多。”

  苏开春收到预警信息的同时,也收到来自柏林村绒古组绒古沟、柏杨坪村闪电组药药沟及桔迟沟检测员的巡查信息,“雨势较大,可能诱发生灾害的危险。”

  而此时气象部门滚动发布的最新预报也让他进一步确认了对危险的判断。

  “警报”拉响,快速撤离!

  危险随时可能触发。苏开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地快速转移群众。村民按照平日灾害防御演练时规定的路线迅速撤离。

  “下暴雨了,这里危险,快点出来到河对岸去!”8月22日20时许,家住三岩龙乡柏杨坪村的杨金秀听见基层工作人员的喊话后立即与儿媳、孙女冲出家门。一时间,三岩龙乡的群山河谷间,雨声、呼喊声、敲门声交织在一起。一场牵动82户275人的紧急转移行动在乡、村、组、点四级联动下迅速开展。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20时37分,根据雨情发展态势,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地质监测预警提示,九龙县三岩龙乡柏林村柏林组的累积雨量已达43.3毫米。

  此刻,乡村干部和村民们还不知道泥石流已经在来的路上,他们正在跟自然灾害进行一场时间的赛跑。村民按照平时演练的既定路线快速撤离。20时48分,裹挟着大量泥土和石块的洪流从三条沟谷里奔泻而下,顷刻间,村庄道路被阻断河道部分被阻塞,房屋圈舍及部分农作物受损。

  撤离后:后怕!最感谢预警及时

  灾害发生时,杨金秀的儿子罗树林正在山上采摘松茸,当他赶到村里看到一家人平安无事时感慨道:“我家有老有小,幸好预警及时家人这才能转移到安全地带。”

  据统计,在此次泥石流灾害中险情最严重的药药沟堆积量超过2万立方米,而杨金秀家的房屋距离药药沟口不足两百米,村民都说预警太及时了,组织转移也足够迅速,加上入汛前当地组织了多次演练,大家对预警发出后的行动有预期、有准备才保证了井然有序。

  三岩龙乡在6月15日避险转移79户281人;6月25日和28日,避险转移63户187人;8月13日,避险转移54户148人;8月22日,避险转移82户275人。气象部门预报预警及时,当地地灾监测群防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基层工作人员响应积极,群众防灾意识显著提升等等这些共同筑起一道坚固防线,让村民在今年连续发生的四次暴雨泥石流灾害中全部“抢跑成功”。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