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 正文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来源:澎湃新闻2021-08-31 12: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8月22日下午至23日凌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三岩龙乡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22日20点48分许,该乡境内绒古沟、桔迟沟、药药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幸运的是沟道周围275人全部平安。

  这是自今年6月15日起,三岩龙乡先后发生的第四起泥石流灾害。四起泥石流过程中无一人伤亡,这一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8月30日,中国气象局复盘揭秘了这场与天灾“抢时间”的“生死时速”是如何发生的:气象部门预报预警及时,当地地灾监测群防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基层工作人员响应积极,群众防灾意识显著提升等等这些共同筑起一道坚固防线。正因如此,一连四次暴雨泥石流灾害,他们才能全部“抢跑成功”。

  撤离前3小时:两份气象预警先后发出

  灾害难道来得不急、不猛烈?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岩龙乡,亲历者回忆说:“泥石流来势凶得很,感觉地在动,山也在摇。一眨眼间家门前的路一下子没了,要不是跑得快肯定就糟了。”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发生泥石流之后。图片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8月22日17时,九龙县气象台预报员捕捉到县域上空出现了较强雷达回波且存在明显电荷活动,这意味着短时间内会有强降雨。

  短时强降雨突发性强、来势猛,降水时间集中,九龙需留意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九龙县气象台会商后于当日17时06分和17时09分相继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相关部门收到气象预警后,开展紧急部署,安排人员提前待命,随时观察雨情影响,准备撤离群众。

  撤离前2小时:雨开始下,随时准备撤离

  8月22日19时许,九龙县开始下雨,三岩龙乡党委书记苏开春心里绷着的弦更紧了,他深知雨情就是“战斗”的信号。

  19时39分,县气象局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向防汛办等相关部门和各村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发送“暴雨黄色预警”短信。三岩龙乡防汛办值班人员陈江蛟得知情况后,立即告知地质灾害观测人员,要求务必加强监测,随时汇报情况。

  陈江蛟说:“今年春天,三岩龙乡曾发生一场森林火灾,灾后土质相对松散,被暴雨冲刷后,触发泥石流的条件比一般泥石流要容易得多。”

  苏开春收到预警信息的同时,也收到来自柏林村绒古组绒古沟、柏杨坪村闪电组药药沟及桔迟沟检测员的巡查信息,“雨势较大,可能诱发生灾害的危险。”

  而此时气象部门滚动发布的最新预报也让他进一步确认了对危险的判断。

  “警报”拉响,快速撤离!

  危险随时可能触发。苏开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地快速转移群众。村民按照平日灾害防御演练时规定的路线迅速撤离。

  “下暴雨了,这里危险,快点出来到河对岸去!”8月22日20时许,家住三岩龙乡柏杨坪村的杨金秀听见基层工作人员的喊话后立即与儿媳、孙女冲出家门。一时间,三岩龙乡的群山河谷间,雨声、呼喊声、敲门声交织在一起。一场牵动82户275人的紧急转移行动在乡、村、组、点四级联动下迅速开展。

接连发生四场泥石流,四川这个乡如何跑赢天灾?

  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20时37分,根据雨情发展态势,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地质监测预警提示,九龙县三岩龙乡柏林村柏林组的累积雨量已达43.3毫米。

  此刻,乡村干部和村民们还不知道泥石流已经在来的路上,他们正在跟自然灾害进行一场时间的赛跑。村民按照平时演练的既定路线快速撤离。20时48分,裹挟着大量泥土和石块的洪流从三条沟谷里奔泻而下,顷刻间,村庄道路被阻断河道部分被阻塞,房屋圈舍及部分农作物受损。

  撤离后:后怕!最感谢预警及时

  灾害发生时,杨金秀的儿子罗树林正在山上采摘松茸,当他赶到村里看到一家人平安无事时感慨道:“我家有老有小,幸好预警及时家人这才能转移到安全地带。”

  据统计,在此次泥石流灾害中险情最严重的药药沟堆积量超过2万立方米,而杨金秀家的房屋距离药药沟口不足两百米,村民都说预警太及时了,组织转移也足够迅速,加上入汛前当地组织了多次演练,大家对预警发出后的行动有预期、有准备才保证了井然有序。

  三岩龙乡在6月15日避险转移79户281人;6月25日和28日,避险转移63户187人;8月13日,避险转移54户148人;8月22日,避险转移82户275人。气象部门预报预警及时,当地地灾监测群防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基层工作人员响应积极,群众防灾意识显著提升等等这些共同筑起一道坚固防线,让村民在今年连续发生的四次暴雨泥石流灾害中全部“抢跑成功”。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 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与日本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
2025-02-05 09:23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05 09:22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结构,其突然爆发可能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磁暴和卫星通信故障。该团队据此建立的灾变临界条件模型,可将暗条爆发预警时间提前至现有水平的2至3倍。
2025-02-05 09:48
中国海油近日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2025-02-05 09:48
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教授、许金时教授和数学科学学院马杰教授等,联合国内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成功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
2025-02-05 09:46
我国针对数据标注产业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是我国为护航人工智能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作出的重要布局。
2025-02-05 09:24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