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陈郁报道)阳光轻柔地洒在高原藏城,炊烟调和出绝美的民族特色村寨,远山凝聚简朴的神思,牧羊人踏过更藏神山积雪的臂膀,村子大门口“听党话、跟党走、乡村兴、人民富”几个鲜红大字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
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直通家门,一盏盏整齐明亮的路灯矗立道路两旁,一排排红砖木门的藏式民房整齐排列,老人们在新建的广场上健身、聊天,妇女在家门口向游客推销农牧区特色产品。
搬出山沟沟,过上好日子
“多年前,果洛藏贡麻村偏居一隅、交通闭塞,村民靠天放牧,缺乏发展动能,一度是刚察县兜底贫困村。借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果洛藏贡麻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关爱、殷切嘱咐转化为干事动力。如今,交通便利、村容整齐、产业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满脸笑容说道。
敲开村民索南才让家的大门,一股暖意拂面。院里院外干净利落,在客厅的醒目位置,摆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索南才让一家人在一起的照片,画面温馨感人。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看望慰问时的场景,他眼里满是笑意。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期间,来到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看望慰问村民。虽然时间已过去三年,但总书记亲切的问候、温暖的鼓励和深情的嘱托,早已深深铭刻在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的脑海里,成为他们最温馨的记忆。
党建兴、产业旺、生态美,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在村级党员活动室的屋内,炉火正旺、奶茶醇香扑鼻,此起彼伏的讨论声覆盖整个房间。“浙江‘千万工程’就是为解决乡村问题提出来的,我们要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深入学……”这只是果洛藏贡麻村激活党建活力的一个缩影。从三年前的3个合作社到如今的民族特色村寨、啤酒精酿加工厂、帐篷营地、现代科技种养殖基地、实训基地……果洛藏贡麻村村级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在驻村第一书记张明的民情日记本上醒目地标注着,“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4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71万元”。
“三年来,我们的生态文明工作队、村级河湖长、林草长责任体系实现全覆盖,草原鼠害防治超过6万公顷,巡河湖里程达420公里。同时,村里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也由不足23%提升至70%。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能忘,我们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村委会副主任俄藏加提到村里生态环境保护时,说得头头是道。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本瓦玛选依旧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的嘱托: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后,我们有着非常远大的发展潜力,要靠我们的团结来实现。
“我们正在努力申报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咱们邻里之间更要互帮互助,谁家有困难我们一起帮一把。”“到年底评选民族团结先进时,我觉得你们家肯定榜上有名。”……每隔几日,本瓦玛选都会连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入户宣讲党的好政策,顺便和群众拉拉家常。
年初,村民才华多杰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村民自发组织捐牛羊、现金折合人民币22万元。一家有难、大家支援,困难面前、不分你我,这就是如今的果洛藏贡麻村。
像这样互帮互助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里发生。近年来,果洛藏贡麻村先后获得“海北州综治维稳先进村”“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村”“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先进村”“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奖项。目前,正在努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
如今,白天愉快劳作,晚上欢聚一堂,或在腾志广场载歌载舞,或在特色村寨悠闲漫步,已成为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的生活常态。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体面,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