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农家院里唠家常 土味宣讲入人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农家院里唠家常 土味宣讲入人心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1-14 12:18

  深秋时节,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巴燕吉盖村秋韵十足,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大爷,给您说个好消息,马上冬天了,您不仅可以到‘老年之家’的室内活动室锻炼,还能尝尝咱‘老年食堂’的饭菜哩!”

IMG_257

  【唠家常中说发展。湟源县委组织部供图】

  11月4日上午9时,第一书记徐杰和村“两委”成员来到村民李财邦家里,将“老年食堂”即将开放的好消息,告诉了73岁的独居老人李财邦。

  “好啊,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听到的第一个喜讯。”李财邦高兴地说,“收听了党的二十大的报告,说的都是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事,党始终牵挂着我们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是啊,党始终和咱老百姓心连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最生动的概括,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徐杰话音刚落,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细数村子的变迁,共话如今的幸福生活。

  “时代变化真快啊,以前我们住土坯房、喝不上水、交通不便、上学难、就医难,如今我们家家住上了一砖到顶的隔热保温房,家家通了自来水,村级卫生室配套齐全,出门就能坐上车,生活不比城里差。”

  “是呀,关键是党心里装着我们百姓,带领人民走正道、干大事,日子越过越好了!”……

  连日来,从早到晚,在徐杰的带领下,一场场“庭院会”“炕头会”“村头巷尾会”……开展得扎扎实实。徐杰和党员干部们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乡音详细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着力把“大道理”变成通俗易懂的“老土话”,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到村民心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融入到巴燕吉盖村的发展中、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当日下午,热烈的学习交流场景再次出现在村里的小广场上。暖阳照射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原本枯燥的理论内容,在拉家常式的“乡音”中变得通俗易懂,欢笑声、宣讲声、掌声不绝于耳。

  “党的二十大为乡村振兴描绘了新蓝图,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强党建、强规划、强产业、强治理,共同为咱们村今后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徐杰慷慨激昂地说,村民们高声叫“好”。

  如今,游走于村庄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道路平整美观,“宜居”“美丽”“舒适”俨然成为村民口中的“关键词”。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沿线两侧、卫生死角等积存垃圾,使全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巴燕吉盖村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一起干”的浓厚氛围,乡村颜值持续提升,越来越有看头了。

  今年8月,家家户户收到了由驻村工作队专门订做的印有巴燕吉盖村徽标与乡村振兴宣传用语的环保购物帆布袋。看到不少村民外出都会带上购物袋,徐杰欣喜不已。

  乡村不但要宜居,更要宜业。结合村情实际,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依托此前已建成的湟源厚吉肉牛养殖基地,村“两委”积极与省内企业对接,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终与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以“党支部+企业+农户”为模式的合作之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前不久,我跟着企业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科学养殖、病疫防控、饲料配比等内容,这为我们下一步进行科学养殖提供了帮助。相信我们一定能借力‘牛产业’,让大家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在牛场忙碌了一天的养殖户朱元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更加宏伟的建设蓝图,对乡村振兴的论述占有相当重的分量,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努力推进巴燕吉盖村的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刘旺对未来充满憧憬。

  正如刻在村口牌坊上的两句话——“思路出路致富路路路畅通”“党心民心追梦心心心相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巴燕吉盖村演绎着自己的“幸福密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通讯员张慧慧)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