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援青干部曹阳:在雪域高原之上践行“红墙意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援青干部曹阳:在雪域高原之上践行“红墙意识”

来源:北京市援青2022-11-08 11:47

  曹阳同志作为第五批北京援青干部,任职青海省玉树自治州囊谦县委副书记、副县长,8月初上海拔3700米的玉树自治州囊谦县,不足一周时间,即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克服身体不适,投入高强度疫情防控工作,守社区平安、战方舱疫区、爱心千里驰援,连续在囊工作已超百天。同时,在囊期间全力落实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工作,奋战30余天确保党的二十大会期前后安全生产“零事故”;一线走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督查检查,力求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惠及百姓,在雪域高原之上践行“红墙意识”,坚守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昼夜坚守,确保全州首个方舱“零感染、零重症、零死亡”

  自8月中旬囊谦县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后,先后作为棚户区三期片区核酸检测点联点负责人、香达镇邦达区疫情防控联点负责人,组织居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和静态管理。

  8月31日,受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委派,在原有疫情防控职责不变的同时,作为方舱医院管理组组长,会同方舱医院院长全面负责囊谦县方舱医院运行管理工作。

  囊谦县方舱医院作为玉树自治州首个方舱医院,在基础设施配套、运行管理体制、院感防护和收治规范等方面基本上从零开始。面对诸多困难,曹阳同志带领来自省、州、县、乡近20家医疗机构的近80名医务人员,不分昼夜,冲锋在前,有力地做到了“应收尽收”,快速有效切断了全县社会面传染源,极大地助力了全县社会面清零。

  在此期间,曹阳同志日夜坚守在方舱医院岗位,并出色地完成了自身三重身份的转换。从零开始勇为“开拓者”,从接到任务到收治首批病例,仅有不到20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面对战场冲锋号,带领首次集结合作的近20支医疗队,划分医疗、医护、消杀、院感防控等关键组别,搭建运行管理架构,同时,协调消杀、诊疗各类物资,准时在任务期限内收治首批病例。在战斗中做好“指挥员”,每日例会统一思想,发现和解决问题;督导巡察,紧盯院感防控;建章立制,严格病例信息统计核对,提升床位使用和治疗效率。在生活上当好“辅导员”,方舱医院内最高峰同时收治250余名病例,病区高病毒感染风险,24小时值守,让每一名医护时刻被巨大的身心压力所包围。一对一谈话、生活物资采买、每日战前鼓舞、生活群困难排解,让医护们能够感受到工作虽难,条件虽苦,但能够彼此支撑,怀有必胜的信心。

  最终,近80名省、州、县医务工作者,自8月31日晚上10点开始收治首名患者,至9月24日闭舱,日夜不休奋战25天,成功救治369名病患,其中,最小年龄不足1岁,最大年龄超过70高龄。其间,病例收治、综合诊疗、出舱评估、院感防控、消杀处置等各流程环节,更是逐步通过实战得到完善,并实现了“零感染、零重症、零死亡”,快速有效切断了社会面传染源。曹阳同志带领囊谦县方舱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使命职责。

  扎根一线,守护县域安全生产一方平安

  按照《囊谦县“防风险 保安全护稳定”安全生产大督查大整治工作方案》部署,9月下旬至10月底,在全县开展安全生产大督察大整治工作。曹阳同志作为第一综合督察组县组长,先后带队组织县应急管理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及国网囊谦县电力公司业务骨干前往娘拉乡、觉拉乡和香达镇等乡镇一线,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宣传、听取汇报、反馈问题等方式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查期间深入到学校、寺院、砂石厂、加油站和地质隐患点进行实地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一个月的时间内,组织督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派出检查组378组,检查乡镇地区225个,检查企业723家,检查出安全隐患437处,下达执法文书95份,有力确保重点时间段全县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全时坚守工作岗位,每日对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危化品生产经营和餐饮行业等重点安全生产隐患点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会同应急管理部门和对口部门进行会商限期整改。每日省安全生产调度后,就最新要求和其他市、州隐患风险点排查情况,坚持当日传达,确保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居危思危、抓早抓小、一失万无”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压实压牢。

  京青同心,携手患难传递党和政府关怀

  在9月份,囊谦县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面对各类防疫物资极度短缺的局面,曹阳同志会同作为援青干部共同挂职囊谦县的刘磊、胡海旗及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医疗团队的5名援青干部,积极报请北京援青指挥部,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跨越近半个中国捐赠调配包括空气消毒机、消毒液、医用酒精、防护服、口罩和核酸检测试管试剂等,近800万元急需疫情防控物资驰援囊谦,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助力。

  同时,曹阳同志立足援派职责,会同挂职囊谦县发改局的胡海旗同志,主动对接囊谦县帮扶援助需求,并严格把关可研材料和过程材料,在基础教育、社会治安和就业维稳等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帮扶,切实提升县域治理能力。

  来 源丨囊谦县援青团队

  编 审丨何 力

  监 制丨马超鹰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