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河南:取暖有保障 生活大变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河南:取暖有保障 生活大变样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1-03 10:58

  10月底,平均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已是天寒地冻。

  10月30日一大早,国网河南县供电公司员工蔡宗唐、赵靖立来到旦增东智家中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回访他们用上电采暖后的变化。

  室外寒风料峭,屋内暖意融融,旦增东智家中弥漫着酥油茶的香气。“家里‘煤改电’之后,比以前安全不说,还干净了许多。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控制室内温度,真是方便。”旦增东智介绍说。

  河南县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每年采暖期长达9个月。就在几年前,旦增东智家客厅还架着一台炉子,炉面常常放上一盆冷水加热,冬天洗碗不冻手就全靠这盆热水。因为担心发生煤烟中毒,除了客厅,其他房间均没有架炉子,客厅的炉子到睡前半小时也要完全熄火。到了晚上,一家人只能盖着厚重的棉被、毯子入眠。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大变样。”旦增东智说,“因为河南县常年大风,以前用烟炉时烟气经常会倒灌进屋子,弄得满屋乌烟瘴气,如今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今年6月,旦增东智决定将家里进行装修,淘汰了家里用了6年多的煤炉子,采用电锅炉取暖。

  锃光瓦亮的瓷砖下面,地暖管铺满了旦增东智家的三室一厅,让110平方米的屋子在零下5摄氏度的河南县暖得像春天。粉刷过后雪白的大墙也丝毫找不到曾经被烟火熏得发黄发黑的痕迹。越说越高兴,旦增东智主动领着蔡宗唐看了厕所里崭新的热水器。煤炉子“下岗”后,靠着这台热水器,热水可以随用随出,很是方便。

  (国网青海河南县供电公司员工在旦增东智家中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周健佑摄)

  如今,得益于三江源清洁取暖项目的推广实施,越来越多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绿色、智能、舒适、安全的采暖方式,不仅蓝了天空、暖了民心,也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乡村电气化水平的提升。

  “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了,对生活品质追求高了,我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看到旦增东智一家幸福的笑容,蔡宗唐对今后工作信心更足了。

  “接下来,我们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做好采暖季保供电服务,让群众更满意!”赵靖立坚定地说。

  (国网青海河南县供电公司员工开展供暖季线路巡视测温工作。康敏辉摄)

  目前正值供暖期,国网河南县供电公司定期组织员工排查消除10千伏优八、优九、优十路等电采暖重点供电线路的设备缺陷,为全县4000余户集中电采暖客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同时,该公司还上门走访供暖公司、电锅炉及电热炕使用客户,了解用电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组织员工义务开展电采暖设备安全检查,帮助客户及时消除安全用电隐患。期间,还采取多种形式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引导客户安全用电。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见习记者李春剑 通讯员周健佑 王星宇)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