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晚的‘天窗’作业是检修动车所西咽喉信号机,邱勇负责室内防护,吴永泽负责室外防护,康强强负责核对检修工具,晚上气温低,大家要穿厚衣服注意安全。”10月6月22时30分,在西宁电务段高铁信号车间动车所信号工区,工长杨宏刚安排当晚的“天窗”作业。
【图为:青藏集团公司职工在高柱信号机上作业。杨宏刚摄】
零点整,“天窗”命令下达,大家迅速赶赴现场,按照各自分工展开了紧张的作业。青工韩亮孝系上安全带、戴上安全帽,拿着仪表,顺着梯子一节节爬上近6米高的SF信号机,昏暗的灯光下,他的对比服上的反光条格外醒目。
接连几场秋雨后,西宁的气温骤然下降,午夜气温逼近冰点,空气中寒气袭人。韩亮孝拉紧衣领,开始用棉纱擦拭信号机构表面的灰尘,擦拭完,他打开信号机后盖,全面检查机构密封和机座配线情况,为防止机构进水受潮,他撕下一小撮棉纱,顺着机构内缘的盘根细细进行围堵,围堵完,测试各灯端电压正确无误后,他合上机构后盖加上锁。
【图为: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职工在检修维护信号机。罗春花摄】
“秋天雨多,信号机构密封不好,会造成机构进水受潮,造成电路短路,一定要封堵结实。”下到地面,韩亮孝对准备检查信号机箱盒的康强强说。
在不远处的X1信号机旁,杨宏刚半蹲着身体,脸凑到信号机构跟前,正在用万用表测试信号机红灯灯端电压,他专注的眼神紧盯着表笔上的数字。测试完,他把测试结果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
“检修就像是在给信号机做‘眼保健操’,每一个灯端电压、每一个灯位显示、每一根电线绝缘都不能落下。”杨宏刚介绍道。
“灯丝转换试验报警正常,主灯丝电压9.97伏,副灯丝电压10.32伏,数据在正常范围。”0时30分,杨宏刚向室内防护员反馈现场测试情况,由于长时间半蹲,起身时,他的双脚双腿变得麻木,不由往后一个趔趄。
经过连续4个小时的检查检修,凌晨4时,“天窗”作业全部结束,大家收拾好工具,列队撤出站场。
此时,西宁的夜空繁星点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通讯员赵风斌 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