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囊谦县藏医院医疗队:共克时艰战“疫”情,同心“谦”手护家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囊谦县藏医院医疗队:共克时艰战“疫”情,同心“谦”手护家乡

来源:囊谦宣传平台2022-09-06 16:37

  藏医院医疗队队员为患者服务

  为了快速阻断疫情传播,8月31日22时,玉树州囊谦县方舱医院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每一个深夜,有这样一组人踏着星光前行,陪伴着囊谦县方舱医院的患者度过漫漫长夜,迎接黎明。他们是夜晚的守护者,是星月的同路人,他们是囊谦县藏医院的医疗队。

  8月31日,囊谦县藏医院的13名医护人员医疗团队主动请缨,出征县方舱医院。经过全员强化感控培训后,县藏医院医护人员正式进驻全国首个县级方舱医院——囊谦县方舱医院。县藏医院医疗队队员与其他医疗队一道,共同负责方舱医院的患者。

  来自藏医院的13名医务人员中,有5名党员,平均年龄只有35岁。他们在与来自全州各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让这个高海拔方舱医院迅速进入正轨,为草原农牧民群众筑起了一道生命安全屏障。

  “我院13名医护人员分成组,每组工作6小时,在刚刚进入囊谦县方舱医院时,我们团队立即进入老人‘战斗’状态,开始用藏医医治病人。”囊谦县藏医院副院长西然说。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西然带领藏医院的医生下沉一线,在省、州藏医专家的指导下,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打出了藏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有效降低了轻症变重症、重症变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在新冠肺炎中(藏)西医融合救治机制方面取得成效。

  藏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自进入方舱医院,就用自己的专业问诊开药,为患者减轻症状,藏医院的医生忙得脚不沾地,看完一位患者,立马吩咐药剂师熬药,有些老弱患者身体不便,医护人员还会细心地为患者喂药。“为家乡人民服务,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县藏医院医疗队一位护理人员说道。

  藏医院医疗队队员为患者服务

  “此次为方舱医院患者诊治,也是在藏医学研究和藏医药研制上突破创新,让其与现代中、西医学各取所长、相得益彰,共同守护健康、造福人类。”西然如是说。

  方舱医院和医疗队既往工作环境大相径庭,而且医护人员穿着厚重防护服,戴着口罩,稍微活动或大声说话,就会心慌气短,汗水和雾气也会使护目镜一片模糊。在现场,每个医护人员要持续工作6个小时,为了照顾好患者,有时8-9个小时下来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他们每个人打乱生物钟挑战生理极限,但却没有一句怨言。

  除了采集核酸、测量体温、医疗救治等工作之外,县藏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扮演着服务员、心理疏导员等角色,给患者送饭、送物资,做好消毒消杀、打扫卫生,同时也会安抚患者心理。

  方舱医院里,收治的都是阳性感染者。医护人员的压力大,患者的情绪也不稳定。

  “我是不是很严重?”“什么时候能出去?”“能治好吗?”……每天,医护人员都要针对患者的问题做好回答。开解患者的重任也落到了医护人员的肩上。“不要担心,你只是无症状感染者,很快就可以转阴。”“放心,几天就可以出舱了。”“我们医生都是非常专业的,你们不用太担心。”……医护人员会跟患者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藏医院医疗队队员为患者服务

  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环境、捋顺工作流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用精湛技术和默默地奉献为患者撑起了生命安全的保护伞。厚重的防护服,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泡在汗水里工作,脸、额头被护目镜、口罩勒出一道道压痕,但他们以坚韧的毅力克服种种不适,夜以继日坚守方舱,全力救治病患,毫不言苦、毫无怨言。

  “目之所及是生命,心之所向是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县藏医院医疗队和其他医护人员是闪亮的星,点亮患者希望,托起生命方舟。他们紧密配合、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展现了玉树儿女无惧危险、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文/易朝阳)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