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以初心之名,尽抗疫之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他们:以初心之名,尽抗疫之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02 21:21

  此轮疫情发生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3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站一线当先锋、亮身份担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坚持人民至上的奋斗初心。

  她:是核酸检测的调度员

  “各点位负责人:再次强调,管码、箱码一定要覆膜,防止喷洒酒精后淋湿管码、箱码,无法检测到信息;管子一定要放入密封袋密封好后再进行消杀,切记切记!”

  “@所有人,今日样本转运还是分四批进行,八点半、十点半、十二点半、结束各送一批,样本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疫情防控点位群里,马霞不时发送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相关事项。

  34岁的马霞是虎台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辖区核酸检测点位安排台位优化、信息员转运员空气消杀员人员安排、核酸检测数据汇总统计、处理核酸检测点位随时出现的问题、解答居民来电提出的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对接区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相关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她在负责。

  “这一天,电话有几十个,每接一个电话,都需要给解答,有时候半夜,社区或居民也会打电话过来,询问一些疫情防控的问题。事儿也是一件接着一件,每天就像‘打仗似的’。”马霞面带笑容,声音有点沙哑低沉。

  她:是居民群众的守门人

  “我有高血压,波依定也吃完了,能不能请您帮再我买两盒,要5mg的。”“我腰椎受伤了,无法站立,也不能下楼做核酸了,看能不能安排上门做核酸啊!”……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社区党委书记张梅把群众的需求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逐一汇总,安排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落实好。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海晏路社区现有有居家隔离人员31人、独居老人6人,每家每户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各种需求比较多,社区会根据群众需求,确保及时解决。张梅说,“我们多一分辛苦,群众健康就多一分保障,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尽量少出门,出门要戴口罩”。“一户只准一人外出,尽量少出门啊!”,类似这样的话,张梅每天不知道要说多少遍,但她不厌其烦。在海晏路社区,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居多,楼院值守是重中之重。她每天往返于各个小区楼院值守点之间,督导检查疫情防控落实情况。“我们是老百姓‘最亲近的人’,而社区更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更要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她:是后勤保障的军需官

  “新西社区,你们所需的试管900个、管码900个、咽拭子8000个、酒精 3箱、N95口罩 140个、6.5手套50双、7.0手套50双、7.5手套50双、面屏100个、175防护服50套、180防护服50套、黄色大垃圾袋3包、雨衣50件……已全部配齐,请来领取。”在虎台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群里,黄秀清认真的核实着自己发送的信息。

  已有23年工龄的黄秀清是虎台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疫情期间他承担了虎台街道19个点位,48个采集台所有医疗物资的分配、发放工作;负责48名医护人员、48信息采集员、48消杀员、9个转运员、8个转运司机共162人的食宿、通行等事宜。

  在她的细心调配下,疫情物资在管理、申领、使用的环节上顺利运转,为奋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极大增强了大家抗击疫情必胜信心和决心。“希望能尽己所能,保护小家,也保护大家。”黄秀清疲倦的面容透着欣慰。

  他:是播撒微光的志愿者

  9月1日6点钟,天刚蒙蒙亮,56岁的老党员闫彪早早来到文化公园核酸检测采集点,扶起前夜被风吹倒的锥形桶,拉直绑紧警戒线,把各类标识重新复位粘贴好,将医用酒精倒进喷壶里……闫彪是海晏路社区申宝花园联合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退役军人。

  疫情发生以来,闫彪组织支部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听从社区工作安排,在核酸检测采集点搬运物资、搭建帐篷、维持秩序、帮助录入信息、解答群众疑问……处处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不论是什么工作,他都“冲锋”在最前面,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部队里有一句口号叫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展现退役军人本色的时候。党和政府有号令,我们退役老兵就要有担当!一声‘到’,一生‘到’!我们自己的阵地,我们自己来守!”他说。

  正是这些平凡的逆行者汇聚在一起,才构筑起了基层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云开雾散,烟火归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通讯员徐志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