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海而兴,青岛加快建设活力海洋之都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丛芳瑶]

向海而兴,青岛加快建设活力海洋之都

来源:青报网2022-04-28 08:52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 湖北襄阳:三国文化引游人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

向海而兴,青岛加快建设活力海洋之都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在青岛扬帆起航。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纵观青岛发展史,是一部以海为媒、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向海图强步履铿锵。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更是明确提出了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站在新的起点,锚定新的目标,青岛这座海洋城市,正不断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书写更加精彩的蓝色乐章。

  “双核”引领,产业先行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从区域发展到产业发展进行了布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为加快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发展,青岛将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青岛将坚持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智慧化方向,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水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海洋产业领军企业,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提升航运保险、船舶租赁、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能级,开展海洋绿色信贷、蓝色债券示范金融业务试点,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养殖工船产业,打造“蓝色粮仓”。

  这些部署,与西海岸新区和青岛蓝谷的海洋资源禀赋及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目前,西海岸新区正发挥国家级新区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政策优势,聚焦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强与日韩贸易投资合作,先行先试、突破提升,打造核心引领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依托古镇口海洋科教高地,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依托青岛港,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突出产业集聚和引领功能,大力发展船舶海工、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优势海洋产业,打造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青岛蓝谷正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自主创新领域“国之重器”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加速源头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利用,集中布局海洋教育与科技研发等重大项目,汇聚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打造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推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同时,做好海洋科教产融合示范,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创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应该看到,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生产总值规模,最重要的在于海洋产业。目前,青岛海洋经济规模虽然全国领先,但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制造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青岛着力绘就产业蓝图,正当其时,将不断破解海洋产业发展瓶颈。

  平台支撑,能级提升

  “引领”“创新”“示范”……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青岛对海洋引领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刻画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未来。除了在海洋产业领域发力之外,青岛还要求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放大海洋科研优势,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创新平台层次,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众所周知,海洋人才和平台集聚,塑造了青岛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是青岛海洋发展的巨大优势。目前,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多年来,青岛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两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放大海洋优势,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青岛还在争创一批在国家层面具有引领性的发展典型,探索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突破性的模式路径,推进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创新性的改革试点。

  在“引领性”方面,推进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瞄准深海探测、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大科学计划。

  在“突破性”方面,做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平台,开展海洋产业聚才行动,完善“高校院所+企业”深度对接机制,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在“创新性”方面,加快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养殖工船产业,打造“蓝色粮仓”。

  这些布局,写入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进一步加快青岛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平台层次,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更高水平支撑海洋科技创新发展。

  例如,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国家深海“三大平台”,是集深海标本样品、数据资料与深海业务活动要素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平台,该三大平台的建设,将促进青岛加快形成深海生物资源采探、保藏分析、基因提取和数据服务的全链条技术保障能力,带动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正加快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可以预见,以更多高能级平台为支撑,青岛海洋产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陆海统筹,率先示范

  回顾青岛的发展史,海洋渲染出这座城市的底色,支撑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

  牢记使命嘱托,青岛聚焦海洋强国部署,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全面发展。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青岛提出更加具体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建设“五个中心”,离不开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为着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青岛将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优化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保护总体布局,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联防联治,提升海上溢油、危化物、浒苔等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岸线开发,打造一批美丽海湾。积极争创海洋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落地运营。

  而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青岛将积极筹办国际性海洋会议,探索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为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十四五”期间,青岛将结合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实验区青岛片区等建设路径,积极探索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推动城市间、区域间、国际间海洋合作,促进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构建共同繁荣、共谋发展的海洋治理新格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蓝图,青岛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活力海洋之都”,打造“五个中心”,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