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8日至9日,宁夏“小小发明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小额资助项目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银川成功举办。来自全区中小学校的100余名师生、家长代表与25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少年代表一起体验科技梦想如何“破土萌芽”。
活动现场,30个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参赛选手的创新灵感都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例如,来自中卫市第四中学的秦震楠告诉记者,“从小长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养殖业,养羊牛每天都要加工青贮饲料,但使用的传统铡刀效率很低,费时费力。”正是这一现实困境,促使他和同伴萌生了设计制作自制剁料机的想法,将日常劳动中的需求转化为创新实践。
这些源自生活点滴的创意,正是“生活即课堂”理念的生动体现。其他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创新作品同样展现出青少年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从“校安卫士”智能防霸凌系统到“焰踪智盾”——车棚自感知防火平台,展现了学生对校园安全的深度关注;“微型半自动沙漠方格扎草机”和“家庭小鸡水床孵化器”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创新思考;“‘碳’索少年派之绿韵畅同行智汇双碳圈”等作品聚焦生态环保;而“老年人居家如厕报警器”“智能语音分类垃圾桶”等则彰显了对社会养老、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的关怀。此外,还有作品涉及盲人辅助、工地安全、班级管理等领域,以及“基于光栅的天体光谱获取装置”展现了学生对天文观测领域的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自信地向评委和参观者阐述创作理念,演示作品功能。一位参与“智检小班长”项目的小学生告诉记者:“通过比赛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与其他选手的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新的解题思路。”多位团队项目成员说到,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比获奖本身更珍贵。
随后,2024年一等奖获得者王潇白同学现场分享了参赛感悟。她以自己发明智能药箱的经历,生动阐述了科技创新与学业学习相互促进的体会,鼓励参赛选手勇敢追寻创新梦想。
“今年作品在创新性和科学性上显著提升,许多作品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展现了青少年主动思考、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宁夏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高勇伟教授作为主评审团发言人说。
据悉,自2024年启动以来,“小小发明家”项目坚持为青少年科创提供条件,推动创新想法落地,通过培育辅导、项目评审、展示交流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提升其创新与实践能力,目前已资助510个中小学生项目。下一步,共青团宁夏区委将扩大资助规模,为更多青少年搭建科技梦想舞台,夯实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基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通讯员 艾琳婷)
